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南财快评:信用“收缩”,表象还是现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赵伟 2021-04-13 14:2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南财快评:信用“收缩”,表象还是现实?)

4 月12 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3 月新增社融3.3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3.6 万亿(wind 一致口径),前值为1.71 万亿。M2 增速9.4%,低于市场预期的9.6%(wind 一致口径),前值为10.1%。简言之,社融、M2 均不及预期 

一问:融资环境,到底怎么样?

首先,一季度贷款需求指数回升,存在非常强的季节性;回溯历史,贷款需求指数与信用环境关系并不稳定。2021年一季度贷款需求指数,较2020年四季度回升5.9个百分点至77.5%、创近年来新高,明显推升市场经济预期。实际上,贷款需求指数更多是一个环比概念、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一季度变化幅度低于2015年至2019年同期平均的6.6个百分点;过往经验显示,贷款需求指数回升或处于高位时,也并不代表信用环境扩张,典型时期如2014年和2018年上半年,信用明显收缩。

 

其次,一季度社融的“上蹿下跳”,与企业中长期贷款直接相关,但并不能完全用实体需求变化来解释。新增社融,一季度总体有些超预期、前2个月尤其如此,是由贷款超增导致;一季度,社融同比少增873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43万亿元。贷款超增,大部分人认为是制造业等需求旺盛的原因。然而,1-2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为3700亿元、只占全部企业中长期贷款的11.7%;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剔除基数后是回落的,景气领先指标制造业PMI也并没有指向非常强的实体需求。

再次,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变化,或与年初“抢”放贷行为强化、表外融资转表内等有关。年初银行一般“抢”放贷,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下,部分银行有较强动力去做大分母,“抢”放贷更加突出。疫情期间贷款展期,使得2-3月贷款到期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五大行2-3月贷款到期4.1万亿、较2019年同期多增0.9万亿元;部分贷款展期或提前续作,可能影响信贷投放节奏。监管趋严下,以信托贷款为代表的非标加快收缩,也可能推动部分表外融资转向表内。

最后必须要指出,金融监管加强下,非标融资收缩已明显加速。伴随政策重心回归“调结构”、“防风险”,当局对信托等表外融资的监管明显加强,银保监会强调“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信托业协会强调,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2021年融资类业务规模在2020年基础多压降20%。不仅金融机构监管趋严,地方国企表外融资管控也明显加强。在此背景下,2020年底以来,信托贷款加速收缩,净收缩规模显著高于以往同期;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融资类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持续回落。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伴随债务压力等显现,企业债券融资告别快速扩张、回归常态。疫情影响下,企业债券超常规放量、贷款展期等,加速债务压力的累积,使得2021年信用债到期大幅增加、尤其在上半年较为集中。债务压力下,信用违约增多,进一步加大企业融资压力,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增多。2021年前3个月,信用债净融资月均2000亿元左右,与2019年同期规模基本相当。 

二问:信用环境,如何演绎? 

信用环境的演绎路径,大致沿着的三条“收缩”链演进:杠杆行为拉动减弱、非标收缩加快、地产调控等影响显现。其中信用“收缩”或成为2021年主线,如此判断,主要依据如下三个理由,杠杆行为对信用环境的拉动趋于减弱;随着“防风险”加强、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通道产品等的压缩或加速非标收缩;地产调控等政策影响的逐步显现。  

所以可判断,政策“不急转弯”下,广义财政赤字规模高于此前预期;但“防风险”加强、政府“降”杠杆要求下,“低”效率杠杆行为的退出或加快。2021年广义财政赤字规模超过我们预期,尤其是专项债多出0.65万亿元,此前主要从债务角度去测算,其实低估了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但政策“退出”方向明确,2021年交通基建计划投资近年来首次下降,财政重在保就业民生,专项债优先支持在建项目。更重要的是,政策加大对地方债务、杠杆行为的监管,政府“降”杠杆要求或意味着,政府相关杠杆行为对信用“收缩”的影响仍不能忽视。

 

同时,伴随金融监管加强、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非标融资或仍将加速收缩。券商资管定向业务等数据显示,2020年通道业务收缩先放缓后加速,伴随“防风险”加强,四季度收缩明显加快,使得2020年收缩规模与2019年基本相当。信托等表外融资监管加强下,非标融资收缩幅度扩大的概率较高,尤其是信托贷款。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通道业务收缩会加快信托贷款和“假”委托贷款收缩;但个人公积金贷款对委托贷款的影响越来越大,会干扰整体委托贷款变化。综合考虑地产调控的加强、通道业务收缩,委托贷款收缩方向依然不变,变化幅度后续仍需要紧密跟踪。 

要重视地产调控逐步加码的影响,或使得地产相关融资收缩,对信用环境的影响大于此前预期。作为信用“收缩”逻辑之一,地产调控对相关融资的影响,房企债务“三道红线”之后,金融机构、政府和居民房地产相关行为监管也明显加强,或对信贷增长产生明显拖累,进一步强化信用“收缩”的逻辑。后续需紧密跟踪商品房销售和居民贷款变化,对信用“收缩”幅度和节奏的影响。

 

再者,信用违约影响下,信用分层的加快凸显,或加速信用环境的恶化。永煤违约后,不仅河南信用债融资显著收缩,山西等煤炭大省,及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信用风险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地区,债券融资也出现明显收缩,甚至贷款、非标融资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信用分层在融资成本上也有体现,相关地区、行业,及中低评级信用利差,均出现明显走阔。持续的信用分层,或加速尾部风险的暴露,加速信用“收缩”。

预测3月起信用环境将进入快速,维持全年社融增速10%左右的判断。如果上修政府债券规模,同时下修信贷规模至2020年水平,小幅下修信用债净融资和非标融资收缩规模,综合推算下来,中性情景下,社融存量增速年底或仍在10%左右,3月开始加速回落、四季度变化趋于平缓。 

三问:信用“收缩”,对经济的影响? 

本轮政策“退潮”的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加快退出“低”效率杠杆行为的同时,定向支持一些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等。不同于以往,本轮政策托底更加理性、克制,政策退出也及时、坚决,重心很快回归“调结构”、“防风险”,房地产、地方债务等监管措施持续加强。结构性“压缩”的同时,政策继续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等的支持。

精准直达操作下,资金利用效率趋于提高,或一定程度缓解信用“收缩”的影响。2020年以来,当局加大对直达资金工具的使用,财政直达资金1.7万亿元精准支持“六保”,央行推出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等。2021年,政策延续精准直达思路操作,继续推进财政和货币直达操作、优化资源分配等,进一步推动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缓解信用“收缩”对一些薄弱领域的冲击等。

产业微观结构的持续优化下,信用“收缩”带来的影响,结构分化明显。政策加快经济转型下,近年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高耗能、负债驱动型行业逐步收缩,而高技术制造业等贡献明显上升,或使得本轮信用“收缩”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结构分化会非常明显。传统模式依赖度高的区域、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而代表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中已基本完成出清过程的行业龙头,受到的冲击会非常小。

所以,笔者以为利率债行情确定性较强,权益类资产估值压缩风险或尚未解除。2021年,经济在加快正常化,政策态度与市场定价,也将加快正常化;此前市场反复提到信用“收缩”,只是表层逻辑或者说可能的触发因素。伴随政策主线重回“调结构”、“防风险”,类似“紧信用”、“宽货币”的政策环境,经济见顶、温和CPI通胀的组合,对利率债的利好支撑会逐步显现。对于权益类资产,风险更多不在分子端,而是经济正常化对资产估值的压制,尤其是部分估值偏高的板块。 

(作者系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赵伟 编辑:李靖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