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 | 比亚迪:混动纯电两手抓,刀片电池加速推广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王海宣 2021-04-17 10:5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海车展 | 比亚迪:混动纯电两手抓,刀片电池加速推广)

王海宣/文 今年1月,比亚迪正式发布了DM-i混动平台,此后从2月份起的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比亚迪基于该平台接连推出了3款新车。在4月19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比亚迪中型SUV唐DM-i将上市,成为继秦DM-i、宋PLUS DM-i之后第三款插电式混动车型。

在DM-i推出之前,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车型普遍采用DM-p系统,这是一套注重高性能的混动系统,搭载该系统的车型售价偏高。与DM-p系统不同的是,比亚迪通过DM-i混动技术降低车辆油耗,同时降低车辆售价,实现了插电混动车型与燃油车“同价”。以即将上市的唐DM-i为例,该车亏电油耗为 5.3L / 百公里,百公里加速 8.5 秒,纯电续航里程 112 公里,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 1050 公里,油耗大幅降低,而预期价格会与唐燃油车保持在同一水平。

新推出的DM-i混动平台有望帮助比亚迪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据了解,比亚迪早在2008年便推出了旗下首款混动产品,在插电式混动技术上已有13年研发历史,期间经历了数次迭代。巅峰时期,比亚迪的插电混动车型在细分市场的占比一度达到53%。不过,随着竞争加剧,比亚迪近两年插电混动动力车型的销量占比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比亚迪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4.81万辆,市场份额下滑至19.2%。

比亚迪在混动领域的积极布局,也符合政策层面的趋势。去年10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25年、2030年,混合动力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要分别达到50%以上、75%以上,到2035年达到100%,传统燃油动力乘用车将全部由混合动力车型取代。这意味着混合动力车型在5年后将至少达到千万辆级以上的规模。

而在纯电动车市场,比亚迪今年同样有大动作。比亚迪在2021年将把刀片电池应用在更多车型上面。此前,刀片电池仅仅在比亚迪的旗舰车型“汉”上面应用,后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会逐步切换刀片电池。今年4月初,比亚迪已经推出了搭载刀片电池的2021款唐EV、秦PLUS EV、宋PLUS EV及2021款 e2四款新车型。

据了解,比亚迪在去年3月份高调推出了比亚迪刀片电池,官方宣称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要“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正道”。比亚迪在发布会上展示了电池单体针刺试验的视频。视频中,三元锂电池在钢针刺入后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了500℃;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只有30-60℃。

刀片电池的推出以及推广应用有利于提升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话语权。去年刀片电池发布后,比亚迪、宁德时代双方前前后后大战了5个回合,而核心就是针刺实验有没有必要。争论背后,是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的变化,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宁德时代,让比亚迪感到了威胁,后者开始采取主动的进攻姿态。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都在积极开拓“朋友圈”,将电池向外供货。据了解,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在大规模扩产,今年起将会向出现在外部品牌的车型上面。

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入电池“战场”当中。进入到2021年,广汽集团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明显加速。3月份,广汽埃安发布了新的电池技术包——“弹匣”电池,这是广汽埃安一系列电池新技术的集合,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4月份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发布了围绕电气化的动力电池技术战略——“中子星战略”,主要包括:提升电池续航里程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缩短充电时间的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等。

插混、纯电、燃油多赛道齐发,使得比亚迪在2020年取得了稳定的成绩。从经营业绩上来看,比亚迪是2020年为数不多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的车企之一。2020年财报显示,比亚迪去年营业收入为1565.98亿元,较2019年增长22.59%;净利润为42.3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62.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54亿元,同比增长1181.50%。当然,这其中不全是汽车业务的功劳,也与政府补贴、甚至跨界造口罩的收益有关。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5.5万辆,同比增长 146.72%。燃油车一季度累计实现销量4.9万辆,同比增长26.39%。相较之下,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好于燃油车。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比亚迪汉EV总销量达到2.1万辆,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仅次于五菱宏光MINI以及特斯拉Model 3,也成为自主品牌在中高级纯电动轿车领域唯一一款实现超过2万辆高销量的明星产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