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博鳌论金融文化 专家:风险管理主题是如何承担而不是规避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畅帅帅 2021-04-20 11:0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博鳌论金融文化 专家:风险管理主题是如何承担而不是规避)

中国网财经4月19日讯(记者 畅帅帅)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18-21日召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陈彩虹在“中国金融文化实践的观察和重塑”会议上指出,风险管理的主题是如何承担风险,而不是如何规避风险。我们提倡金融业建立稳健的风险承担文化,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风险适度”而不是“风险最小化”。

在中国四十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金融业的变革和发展令世人瞩目。但金融企业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文化在金融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关于如何培植良好的风险文化,陈彩虹认为:“风险管理的主题是如何承担风险,而不是如何规避风险。我们提倡金融业建立稳健的风险承担文化,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风险适度而不是风险最小化。”

“首先要确立敬畏但不畏惧风险的文化基调。敬畏风险,是指充分理解金融行业的高风险特性,拥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任何时候都不抱侥幸心理,随时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同时,对于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拥有清醒的认识,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保持谦逊之心、稳健之态,反对激进和过度的风险承担;此外,必须尊重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陈彩虹表示。

此外,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德勤中国副主席及中国金融服务业领导合伙人吴卫军表示:“普惠金融在中国被通俗地理解为又普又惠,即不仅要保证原来遭受‘金融排斥’的机构和人群,能够同等地享受常规的金融服务,而且要保证这种金融服务应该是廉价的、优惠的。”

“实际上,认为普惠金融必须廉价和优惠的观点与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存在内在的不一致,已经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商业可持续性要求普惠金融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如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不能保本,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那么,普惠金融也就必然缺乏可持续性。”吴卫军认为。

吴卫军强调,普惠金融不一定要做成一门赚大钱的生意,但一定不能是一门亏损的生意。真正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文化不是“下沉”的文化,而是“扎根”的文化,是发自内心、由被动到自发、由自发到自觉的业务理念,是扎根基层、自下而上共同认可的动因。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