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最强大脑”借智借力,制造业重镇东莞攻坚创新高地)
松山湖科学城将是东莞科技创新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制造业重镇东莞,正着力打造湾区创新高地,而松山湖科学城将是东莞科技创新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松山湖科学城是新时期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东莞提出,要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4月21日,东莞召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政策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功能规划和空间总体规划纲要。
此前,东莞市审议通过《若干意见》,提出松山湖科学城将围绕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大定位,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同时,提出松山湖科学城的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五个工程”: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知识产权示范地、科学人文宜居地。
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工程为例,东莞正加快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积极争取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逐步形成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中度和显示度;高标准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有序构建一流实验室体系;加快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建设进程,促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新进展。
“《若干意见》的出台,吹响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冲锋号’,为松山湖科学城开启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介绍,为促进《若干意见》的实施,东莞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土地整备、空间规划与建设、综合推进、发展规划、科学功能、产业发展等工作专班。同时,东莞还与中科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高规格专家咨询委员会,向“最强大脑”借智借力。
根据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时间表”:到2022年,全面完成建设布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到2050年,科学城全面建成,跻身全球著名的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发布会上,松山湖管委会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东莞分行等共10家银行及信托机构共同签署《支持和服务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规划合作协议》,综合金融支持额度达3800亿元,未来也将为科学城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营造更优更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松山湖积极完善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并于发布会当天交接600套人才房钥匙,计划年内完成交付。
根据《松山湖科学城人才社区建设规划》,近期,松山湖将聚焦中心区创新活力社区、西部国际科教社区、南部滨湖未来社区共三大示范社区建设,推出总建筑规模约70万平方米的人才房,预计3年内完成住房建设5000套,5年内完成近10000套。
其中,本次首批启动交付钥匙的600套人才房,位于南部滨湖未来社区,周边拥有中心小学、滨湖万科里等教育资源及商业配套,未来学校、悦榕庄酒店加快布局建设中,能有效满足高层次人才居住需求。
目前,松山湖累计各类人才近10万名。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这里将散发更强劲的“磁吸效应”,吸引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创新创业者。优化城市配套及人才住房体系,无疑是松山湖科学城积极打造人才高地,持续激发创新活力的远见之举。
(作者:于长洹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