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武汉现代产业体系再升级:“965”产业地图正式发布 涵盖2392家重点企业、367家创新资源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武汉现代产业体系再升级:“965”产业地图正式发布 涵盖2392家重点企业、367家创新资源)

用产业地图绘武汉十四五蓝图。

4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武汉市政府获悉,去年底该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打造9大支柱产业、6大战略新兴产业、5大未来产业的“965”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正加速落地。截至目前,武汉市已绘制“地图”39张,涵盖了2392家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功能平台、协会联盟共367家创新资源。

根据规划,当前正在绘制的产业地图按照“965”产业体系,细分了100个需要聚力发展的关键产业链环节和细分领域,逐步形成了“965+100”框架。

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余功豹强调,“产业地图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方面政府层面要发挥产业地图的指挥图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层面要发挥产业地图的引导图作用。同时,推动其三项应用,即强化在各区、各行业领域、各部门之间的应用。”

构建远景蓝图

事实上,武汉市产业地图明确了965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蓝图。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祝方东介绍称,“面对十四五规划,按照‘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要求,计划到2025年,武汉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先行区、转型升级样板地。”

根据这一规划,产业的规模质量将得到提升,工业占GDP比重保持在27%。产业生态加快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00户,百亿龙头企业达30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20户;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规模以上工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1.8;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攻造实现全覆盖,建成100家以上数字化车间(工厂),新增1万家企业上云;绿色发展更加突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末降低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0%。

为实现上述目标,武汉将构建“335N”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装备制造、先进基础材料、现代消费品等三大传统优势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北斗、氢能、网络安全等五大前沿产业;前瞻布局电磁能、量子信息、超级计算、脑科学、深地深海等若干未来领域。

在突出中心城区与新城区发挥不同的资源禀赋“错位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聚焦主导产业。

更进一步,武汉市还将着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各开发区、新城区分别升级改造30、20平方公里园区,整理2平方公里左右的工业净地,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

各区错位发展

作为武汉商业的传统优势区,江汉区将重点聚焦金融商务、商贸流通、通信信息产业发展。对此,江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曹建表示,将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大道金融集聚区、江汉路商圈、环“同济-协和”医疗服务业区、汉口历史风貌街区等重点区域发展。

在金融商务方面,目前,江汉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一街一城”金融产业格局部署,推进“武汉金融城”建设,做大做强做优金融能级,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在商贸流通方面,作为湖北省首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千亿城区,江汉区将围绕“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加快武广商圈、江汉路步行街、民众乐园、花园道等消费目的地提档升级,加快推进龙湖天街、华发中城荟、越秀国金天地、长江航运中心等大型商业中心开业。

此外,由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居全市首位,下一步江汉区将优化产业发展空间,确定“一核两纵五区”组团式发展空间格局和“2+2”产业规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一直以来,东湖高新区都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聚集地,截至目前,其“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规上企业200余家,多项高新技术已走在全国甚至世界前列。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总经济师李首文指出,“十四五”期间,东湖高新区将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存储芯片、显示面板3大领域,推进华星光电t4项目等8大项目建成投产,预计总投资3000亿元;与此同时,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十四五”期间将在继续推动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基础上,持续引进不少于1万名高端人才,打造不少于10家“链主”企业。

此外,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以东湖科学城为载体,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打造以高新大道为轴,光谷科学岛为核心,联动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和武汉未来科技城3大创新城,依托关山大道、光谷五路和左岭大道三条千亿创新产业带的“1133”产业空间布局。

作为远城区的黄陂,则将聚焦发展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在提升扩能装备制造业方面,黄陂区将集中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和武汉第六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在加快壮大商贸物流业上,黄陂区一方面利用空水优势,推进湖北交投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港、国际航空物流园、天河机场B保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等业态。另一方面实施众邦金融港、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汉口北酒店群等12个功能品质提升项目;此外,还将优化升级文化旅游业:2021年甘露山文旅城将完成投资70亿元,2023年左右完成全部项目投资。

(作者:陈红霞,井然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