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李新创:钢铁为我国制造业碳排放最高门类,行业降碳方案已完成初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李新创:钢铁为我国制造业碳排放最高门类,行业降碳方案已完成初稿)

钢铁是率先落实碳达峰的最重要行业,也是地方落实碳达峰的关键环节。

“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它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4月22日,在“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研讨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表示。

此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受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发改委委托,开展《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研究,目前该方案已上报待批。

此次会上,李新创也对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在他看来,标准尤为重要。

“实现钢铁工业大规模的深度脱碳,低碳创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是重要途径。而随着氢能冶金、CCUS等等革新技术的开发,也迫切需要低碳技术标准的制定。”李新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下钢铁企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通过标准的制定,可引导企业聚焦关键技术、协助行业规范可行技术,从而促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李新创告诉21记者。

他认为,研制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包括了进一步完善规则基础类标准,制定低碳工厂及低碳园区的标准,制定成熟减碳技术、工艺、装备的标准,制定低碳水平分级评价及认证标准,以及围绕碳排放交易开展标准化工作等。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15%

低碳化发展已是全球趋势。

截止2020年底,已有44个国家和地区明确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目前苏里南和不丹两个国家已实现“碳中和”。瑞典、英国等7个国家已立法;欧盟(作为整体)及其他3个国家和地区处于立法状态;中国、日本等15个国家发布了政策宣示文件。

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整理,部分国家碳中和目标列表如下。

我国已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在战略任务中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钢铁行业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和责任主体。”李新创表示。他提到,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从全球看,全球钢铁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7%左右。其中中国钢铁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排放量超过60%。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加快实施钢铁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李新创强调,“钢铁是率先落实碳达峰的最重要行业,也是地方落实碳达峰的关键环节,更是抢占技术创新至高点的重要领域。”在此过程中,钢铁企业则是落实碳达峰的最终责任主体。

目前钢铁行业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距离低碳发展还有多远?

李新创认为,从行业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中国钢铁工业可分为数量、高质量两个时期。当前正处三期叠加阶段——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并正在向高质量时期低碳阶段演进。

22日会上,中国钢铁行业协会也探讨了钢铁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并汇编筛选钢铁行业的各类低碳技术进行交流。

节能是实现碳减排最经济的手段

目前,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李新创指出从能源资源禀赋看,高-转长流程工艺结构占主导地位,能源结构高碳化,煤、焦炭占能源投入近90%,同时行业产量大、企业数量多——我国粗钢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2020年占比57%),具有冶炼能力企业达500多家并且结构、水平差异大。

“碳排放机理很复杂。”他解释说,这涉及能源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力和热力消耗所对应的间接排放等多种碳排放机理,而当下行业、企业配套技术工具仍不完善,基础能力支撑不足。

在他的观察中,大多企业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见下图」。接下来要如何应对?

“一方面,节能是实现碳减排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李新创告诉21记者,尽管钢铁工业技术节能挖潜空间逐步缩小,难度也越来越大,但采取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仍有可能实现技术节能跨越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他向记者强调“可从削减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入手,其中技术是关键。但目前来说,我国钢铁工业突破性低碳技术支撑能力仍显不足。需要加快产学研用,加大对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示范应用及推广,对于关键共性技术,要纳入行业战略角度。”

拉宽视野,整体就行业来说,李新创提出,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径应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绿色布局,包括优化产业布局、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加大绿色物流发展等;

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例如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

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包括原燃料结构优化、废钢资源回收利用、还有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这可以通过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区域能源的整合以及推动钢化联产来实现。

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例如氢冶炼工艺,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还有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等。

最后,还需要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的支撑,促进以上五条路径的发展。

 

进一步看,李新创表示,钢铁工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五大支撑——第一要有金融的支持,打造碳金融体系、促使更多金融资本参与。第二是财税政策优惠。第三也需要以碳市促进,包括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第四国际合作必不可少,包括碳边境调节税、低碳技术合作、国际产能合作;第五需要有国际国内低碳标准衔接。

(作者:朱玫洁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