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重拳整顿行业乱象 网红“百万医疗险”迎停售潮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汪青 2021-04-28 17:2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监管重拳整顿行业乱象 网红“百万医疗险”迎停售潮)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尊敬的XX,您好!由于本公司产品结构后调整,您投保的XXXX产品将于2021年4月30日24时停止销售。”上海的张小姐最近收到了上述短信。与此同时,收到类似短信或者微信推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在监管重拳整顿行业乱象,相关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宣布依据监管部门下发的短期健康险新规要求,下架相应短期健康险产品。

政策密集出台

始于2015年,爆发于2016年的百万医疗险,近几年凭借低价续保的特点,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保险产品。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百万医疗险自2016年正式诞生以来,用户数量与参与保险公司主体数量都呈现较快增长,2019年用户规模已达6300万人,2020年将突破9000万;保费规模也从2016年的10亿元增至2020年的520亿元,预计2022年突破千亿,2025年达到2010亿元。

与此同时,业务属性中暗含的风险也在逐渐暴露,并引起监管的关注。

今年1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严禁“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

而不符合《通知》要求的,应于今年5月1日前停止销售。这也意味着,此前将“续保”当成营销卖点的百万医疗险,正面临着下架停售的命运。

通知中还明确了短期健康险的定义,即保险公司向个人销售的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对此,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公司销售行为不规范,把短期健康险当做长期健康险销售,一旦赔付率超过预期就停售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随着上述《通知》整改大限将至之际,银保监会于4月22日再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短期健康险续保表述备案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续保表述》),要求人身险公司对于短期健康险的续保表述进行进一步规范,其中明确短期健康险产品续保条款必须表述为“不保证续保条款”,条款中不得包含“本产品可续保至XX周岁”、“续保时最高年龄可至XX周岁”等类似表述。

其中,要求条款中不得包含“您重新投保时,我们不会因为被保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或者理赔情况而拒绝您的投保申请”或“我们不会因为被保险人在首次投保后的健康状况变化而拒绝您的重新投保申请”等类似表述。此外,也禁止条款中出现其他让消费者容易混淆,易发生“短险长做”风险的表述。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续保表述》的出台,一方面是监管在严格限制各种可能引发歧义的续保表述,同时也是要求保险公司切实解决新旧产品销售衔接问题,杜绝各种风险隐患的发生。

根据张小姐提供的此前购买短期健康险产品的宣传信息显示,即使明明购买的是一年期健康险产品,但在宣传页面上却承诺续保时最高年龄可至105岁,并且不会因健康状况改变而拒保。

行业回归理性

业内资深观察人士张超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相较于长期险,仅需几百块的百万医疗险之所以便宜,就是一年期以下且不保证续保。它的保险责任准备金与财险看齐,费率远小于长期险。一旦短险长做,势必会扭曲风险定价水平。

实际上,低价且承诺续保的运营模式,导致风险快速上升。那么,保险公司势必会在理赔端进行严格控制,或者依靠高免赔额对冲风险,理赔纠纷时有发生。

在注意到行业发展乱象后,监管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从根本上规范保险公司对于短期健康险产品续保的宣传术语,防止某些保险公司玩文字游戏,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有业内人士认为,只有让市场既有长期险提供稳定保障,也有短期险作为有效补充,健康险市场才能百花齐放,获得良性发展。保险公司须理性看待各类型产品经营,长短搭配才能共同做大健康险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购买产品停售的消费者,监管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决定停售产品应当将产品停售的具体原因、具体时间以及后续服务措施等信息及时披露,并为已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在保险期内继续提供保障服务,同时在保险期间届满时提供转保建议。

记者了解到,针对已经发布停售公告的保险公司,目前给出的处理方式基本为提供转保服务或者给予转保建议。

张小姐收到的短信亦显示,在购买的相关产品停售后,保险公司表示“本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及需承担保险责任并提供保单服务,但不再接受本产品的投保申请。您可以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关注我司官方微信选择其他保险产品”。

此外,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看来,目前的停售并不意味着类似的产品今后就不会再有,保险公司会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推出新的迭代产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