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学者圆桌:双循环需要全产业链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是核心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学者圆桌:双循环需要全产业链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是核心)

有学者研究得出目前专利数量增长和TFP提升的比例非常低——专利增加10%,TFP提升0.19%

如何服务新发展格局,各座城市都在探索。近日广西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上海也提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等目标定位。

如何做好双循环的文章、推动向新发展格局转换,也是学界讨论的重点。近日,在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2021 年第一次“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上,对此展开讨论。

在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看来,要实现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需要体制机制的改进。“在市场更有效的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时,这种‘转换’才能更好的实现。”他提到,比如目前在市场准入、市场统一等方面仍有不足。整体而言,在需求、供给两端存在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大关键。

不需要效率低下的全产业链 

随着各界对双循环的探索讨论,社会上也有一些声音提出发展“全产业链”。

对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明确表示不赞成。“所谓‘全产业链’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全球产业链讲究任务分工和工序分工,如果我们说你都不要干了,我们都会,这样其实是反全球化。”

黄建忠认为,可以建设有自主性的产业链,拥有国内相对完整的分工体系。非自主性的产业链表现为低端锁定、卡脖子技术瓶颈、附加值天花板等问题,接来下双循环的重点也在于如何实现自主性的全球化。

要取得这样的成果,黄建忠提出,产业链必须向上去衔接,也就是促使加工工业与装备制造业进行衔接。与此同时供应链要向外、向下延伸。

“向外”指保持与全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之间安全、稳定地衔接,使整个内外循环之间的节点能够落地。

“向下”则是要打破供应链中国企垄断的痼疾,使供应链中下游能够向外资、民营企业开放。这也进一步要求进行相应的政策设计,实现创新引领。

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也强调,双循环中应以创新为核心,并且必须是开放型的创新。

“这种创新,尤其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不是通过砸钱实现的。”徐明棋指出,经济层面推出的产品要让市场接受。而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企业发明了某些东西取代国外产品,马上开展高调宣传。至于它取代国外零部件后是否也提高了整体的运行效率,这些则不去分析。”徐明棋表示。

实际上,双循环反复强调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双循环我们要跟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徐明棋表示,效率低下的全产业链不是我们的目标,而应该找准优势、更深地嵌入到全球产业链中,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效率和利益。

如何利用中国大市场的优势,进一步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在制度层要有创新性的突破,推动制度性开放。”徐明棋表示。

 存在大量不产生“效益”的专利

通过什么样的办法让中国转向创新型经济?这其中有很多具体的措施需要不断探索。

近年来,我国专利可以用“喷涌”来形容,有统计显示,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专利申请数量,增长速度都在全世界非常瞩目。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少卿看来,对于专利的成本、专利的收益都需要仔细算账。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取得这些专利数量的增长,提升这方面的效率,则需要法治环境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更有效地协助地区技术水平提升。

“从专利到TFP(全要素生产率)还有一个环节:技术创新出来以后是不是被商业化了,是不是有应用场景?这将决定专利最终能否提升企业的TFP。”黄少卿指出,此前有学者研究得出专利数量增长和TFP提升的比例非常低——专利增加10%,TFP提升0.19%。这也意味着现在有大量对TFP不产生任何作用的专利存在。如何推动研发成果和专利更有效地提升TFP,这也值得探索。

许多城市也在通过产业引导政策,比如“补贴”,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的创新。“补贴”如何落到实处?黄少卿提出两个问题:首先补贴的行业是否恰当,此前有研究发现一些产业政策其实用到了低技能的领域,补贴额并未对TFP带来提升。

当下更多地方已瞄准高科技行业进行产业引导,不过即使选择对行业也有问题产生。

“有的补贴特别集中。我们擅长挑选赢家,被挑中的企业成为赢家后TFP提升,但它们将行业里其他企业全部‘击垮’,这又导致全行业的TFP下降,行业的僵尸企业数量(再)大幅上升。”黄少卿表示。

更为值得思考的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很难提前预测到未来技术的具体发展方向。黄少卿表示,在扶植大企业过程中被挤压的一些小企业,很难说这里面是否有原本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路线的“种子选手”。

用好“补贴”仍是一个需要精细化探索的问题。

(作者:朱玫洁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