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股份行十年业绩分化:谁在沉沦 谁在突进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胡艳明 2021-05-01 10:5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市股份行十年业绩分化:谁在沉沦 谁在突进)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对于银行而言,十年就足见分化大势。

4月29日,随着华夏银行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十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020年度财务报表披露完毕。

在2020年,共有4家上市股份行的利润实现负增长,为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和华夏银行。拉长时间来看,除了渤海银行在2018年净利润下滑,这是近十年来,上述四家银行首次出现净利润增速为负的情况,民生银行更是以同比下降36.25%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交出上市以来“史上最差业绩”。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诸蜀宁对记者分析称,疫情并非传统的理论模型的测试,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压力测试。在国内经济情况较好的背景下,银行的经营情况可能难以分辨,但经受疫情考验之后,各家表现的差异化明显。

“银行的业绩不是今天变好变坏的,而是过去十年、二十年积累的结果。”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诸蜀宁认为,从比较长的时间来看,股份行的经营业绩分化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银行自身模式转变有关。股份行没有领域限制,地区特征淡化,在这方面具有同质化倾向;同时在融资结构也有同质化,吸收存款能力相对较低。

同质化经营在过去表现不明显,但慢慢地,各家银行的差距逐渐拉开。

十年浮沉 强者恒强

目前,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10家已经上市,包括A+H股上市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5家,A股上市的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港股上市的渤海银行。

在2020年,共有4家上市股份行的利润实现负增长,为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和华夏银行。

其中,民生银行年度净利润在过去十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20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49.51亿元,同比增长2.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3.09亿元,同比减少195.10亿元,同比下降36.25%,“增收不增利”。

对此,摩根大通也给予民生银行港股“减持”评级,并形容业绩令人十分失望。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700.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6.15亿元,增幅为28.69%。民生银行称,该行加快问题资产处置节奏,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其中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增长26.52%,贷款拨备消耗同比增长31.77%。

其他三家银行同样增利不增收。浦发银行2020年实现营收1963.84亿元,同比增长2.99%;实现净利润583.25亿元,同比下降0.99%;浙商银行2020年营业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2.89%,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减少4.76%;华夏银行2020年营业收入953.09亿元,同比增加105.75亿元,增长1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75亿元,同比下降2.88%。

上述几家业绩负增长的银行,或主要受经营能力下降,以及不良资产的拖累。

“银行的业绩不是今天变好变坏的,而是过去十年、二十年积累的结果。”在谈到业绩分化时,有银行业分析师感叹。

自2011年到2020年,是一个时代的历程。在十年间,拥有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牌照的银行,差距正在逐渐拉开。

2011年,股份行的总资产还都在3万亿以下,在此后十年间,差距渐次显现,头部和“新生力量”差距逐渐拉大,曾经不相上下的平安银行与华夏银行、浙商银行与渤海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差距也渐渐扩大。

头部几家股份行的规模你追我赶,每年排名都在变化。2015年,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的资产总额同时突破5万亿,体量差距较小。到了2016年,差距进一步缩小,兴业银行反超招商银行,坐上总资产第一的位子。民生银行也冲到了股份行中的第四位,浦发银行从第四位滑落到第五位。

在2017年,随着国内金融去杠杆的呼声,这一年各家银行增速放缓,中信银行更是罕见缩表。兴业银行的股份行头把交椅也没有坐稳,到了2018年,股份行老大的位子再次回到招行手里。到了2020年,招行总资产达到8.36万亿,浦发总资产7.95万亿,排在第二位;兴业银行总资产7.89万亿,排在第三。

与总资产规模不同的是,几家股份行的净利润排名相对更稳定。不过,净利润的指标也不能完全体现一家银行的赚钱能力。不排除有的银行在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等指标上“抱朴守拙”,做厚安全垫,隐藏利润,以备来日。

在效益指标上,招商银行一直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十家股份行中,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是招商银行,净利润由2011年的361亿,十年间增加到98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10.5%。

对于几家股份行业绩的走势分化,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记者分析称,银行经营的业绩不应简单归因于当下的经营状况,而是过去长期以来公司治理、发展战略、业务路线、风控体系、管理能力等的综合差异。

经营绩效偏弱的银行更多是长期积累的矛盾的显性化。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诸多矛盾的集中释放。王一峰举例称,例如,传统产业、“两高一剩”行业、部分地方欠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以及高风险民营企业等客户相对偏多的机构,面临一定的发展压力。发展的压力既体现在新业务新客群开发的难度上,也体现在老客户的风险上。相应地,客群开发不理想一定程度体现为收入增长放缓,存量业务风险释放则代表资产质量的压力。“除了区位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决定变量外,体制机制、公司治理、风控和文化也十分关键,市场化程度越高的银行,自我转型迭代能力越强,所以经营绩效更强。”王一峰表示。

分化仍将持续

谈到银行的发展差异,不少分析人士都提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王一峰对记者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加剧。例如,南方地区以江浙沪为代表的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好,区域经济增长快,企业经营和盈利状况好,对应的金融生态佳,这些区域的银行整体经营情况也较为乐观。而东北、华北、西北等部分地区的新旧产业接续尚需加强,仍然处在深刻的经济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发展的动能较弱,同时风险事件增加,所以,这些区位的银行经营压力就大一些。

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目前只有恒丰银行和广发银行未登陆资本市场。截至2020年底,在38家A股上市银行中,招行的净利润超过交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的总资产已超过了浙商银行,这三家银行及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净利润也超过了浙商银行。

也有上海的银行业分析师认为,股份行就是得找到自己差异化定位、特色。因为它们没有什么先行禀赋资源和优势。有些说不出特色的银行,就落后于行业,甚至不如部分城商行,城商行还有当地的根基。

廖志明认为,未来,股份行分化是持续的,即便有全国性牌照,有的股份行能力不够,即使有优秀的银行家掌舵,但公司治理水平或市场化程度不高,也很难有作为。

“这种分化在未来十年仍会持续。”廖志明判断,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激励机制明确的银行,经营情况可能持续向好;市场化程度不高、治理不完善、战略不清晰的银行发展趋势慢于行业水平,五年或十年之后与头部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另外,管理层的变动也被视为一家银行战略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有金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其团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数据分析。从市场的数据来看,管理层更迭的频度和公司市值的变化有关。

但也有银行人士不认可这种结论。有资深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不同于普通企业,银行高管实际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管理层对银行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不追求高额的业绩,银行的转型更倾向于跟随经济周期而提供金融服务。管理层尤其是行长的角色,是把发展理念灌输到银行的运营当中,对于银行的作用更类似于把握一艘航空母舰的方向,但同时,转“舵”也是很慢的。

对于几家股份行未来发展趋势,王一峰认为,核心的问题在于银行的经验理念、公司治理、公司战略、组织架构等方面。更加看好经营战略长期稳定,积极进取的管理层相对稳定,公司战略和管理层目标能够长期绑定,高度市场化的经营的银行。

“中国经济大趋势在转变,大趋势无法回避。未来银行业发展有几个趋势:零售以及其中的资产管理、数字化、绿色发展等主题。随着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银行也是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诸蜀宁表示,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毫无争议的。

以零售业务为例,诸蜀宁认为,零售战略的转变包括银行由原来提供存款服务变为资产管理,因为国家发展百姓富裕之后有了理财需求。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变,要去拥抱大趋势,不仅是看到趋势,也要讲究方式与方法。例如,有的银行在推行零售战略的时候,定位比较好,有非常精准的客户营销策略,抓住了零售银行发展的需求。所以,要拥抱这个潮流,同时需要落地操作的战略、相应的文化、后台系统、相应的文化等配套。

诸蜀宁认为,拥抱未来大趋势,不仅是停留在高管层的战略,而是需要相应的落地的措施、长期的积累,摸索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所以要看哪个银行有战略定力和落地执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