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年底富力集团向员工变相促销)
当然,购房者买“内转房”,要交给房企员工一定费用,可大可小,这要看楼市火热程度、监管力度大小等。“内转房”与“茶水费”没有本质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内转房”要“二次更名”,从员工更名至购房者,后者只是“价外加价”。
当下,广州楼市“内转房”现象频出,情况比较复杂:
一方面,有的购房者怕买不到,想提前锁定房源。特别在黄埔、南沙等热点区域,新盘供应少、库存消化低(4-6个月),限价启动,捂盘现象严重,这就为“内转房”创造了空间。
另一方面,限价启动,开发商怕卖不出去,或变相突破“限价”。比如,有一些开发商会将整栋“员工房”打包卖给中介公司或集团性炒房客,由他们自行售卖,自负盈亏。
自4月22日实施楼市新政后,广州人才限购升级,社保累积缴纳升至12个月,不少人才购房者被卡在门外,于是,部分项目想出了“先买房、再网签”的招数。一年之后,客户取得人才购房资格了,再进行网签。
可以说,在这一轮楼市回升过程中,为了炒房,不仅诞生了如“深房理”、“二元汇”等炒房组织,也衍生出“内转房”这样更隐秘多变的炒房渠道。而且,在移动互联时代,这类组织不仅造成了楼市的乱象,而且监管也或难以触及。
不过,对于购房者也要注意风险,不要被所谓的暴利蒙住了双眼。 “内转房”很多是开发商联合中介渠道、炒房渠道做出来的“局”。一边宣传供不应求,一边捂盘惜售,放出“内转房”的信息,并以提前锁定房源,甚至是送福利为诱饵,吸引购房者上钩,支付更高的成本购房。事实上,限价政策刚开始实施,如果后续严格起来,很容易出现一二手房“价格倒挂”。
最后,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内转房”涉及多个主体,也涉及多个环节,对此监管万万不可缺失。
最后,由于楼市套路多,水太深,也给大家几点买房建议,避免踩坑。
第一,对于刚需而言,上车是最重要。近几年大部分城市都执行了限价,今时今日已经不是人在选房子,而是房子在选人,所以买这些限价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陪跑。或许选中城市发展的主轴线,买到那些差价不见得很大,但配套完善、性价比高的房子,是实际落地的机会。
第二,不要过分看重学区。只要仔细研究下这些所谓的名校分校很多其实都是大坑,有些分校根本就只是挂个牌子,再加上一线城市陆续对学区制度调整,最后还是一场空。因此房子周边有个学区房配套当然是加分项,但是不应该全部押注在学区上面,更不要去买那种高价学区房。
第三,不要为伪豪宅支付高价。有些所谓的改善盘,往往单价或者总价都异常高,而且户型相当奇葩。这个时候房企就会故意营造出一种高端的氛围,把奇葩的户型形容成奢华设计,是故意浪费一些面积体现出产品的尊贵感。而且这些楼盘往往位置不佳,产品的溢价已经大大超出了地段和板块的价值,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增值。
第四,不要后知后觉炒作都市圈。可能有人会反驳我,他们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很多买了环沪、环京、临深的楼盘都大赚了一笔。但是大家要知道,作为这些“环一线”的概念性城市,只有第一波人才能赚到钱,第二波大概率就是接盘侠。
第五,不要老是想着一夜暴富。千万不能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去投资房产,如果再加上杠杆盲目去扩充自己的规模是很容易在楼市下行期爆仓的。纵观历年房价走势,其实横盘才是楼市的常态,大涨的年份也就那么2、3年。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机会才会在不经意间突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