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十四五”哪些产业方向值得重点关注?国家发改委回应美在华跨国企业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十四五”哪些产业方向值得重点关注?国家发改委回应美在华跨国企业)

未来几个月里,国务院将批准通过一些中观层面的产业规划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数字经济规划、生物产业规划,以及更细的产业规划比如冷链物流。

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司、上海市发改委共同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十四五’规划纲要交流会·上海站”活动,来自75家美在华商会、企业的92位代表参会。

“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副司长高健对企业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表示,现在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整个大环境中不仅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内部主要矛盾也在改变,但是总体向好基本面没有变、总体向好的趋势也没有变。美资企业可以识得机遇、把握机遇。

现场,周南向商会代表、企业代表解读了“十四五”规划纲要。

对于企业代表非常关注的问题——相比“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有哪些值得美资企业关注的变化?周南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看好绿色、民生、数字经济等产业

“十四五”规划跟之前相比,产业内容更少,以一篇的篇幅包含了制造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能源等许多内容。对此,周南表示对于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内容,我们就在(规划中)逐渐弱化,所以这种产业发展(规划)写的越来越少。

同时周南在会上回应,“如果一定要问我个人更看好哪些产业,我想有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在他看来,第一是绿色产业,比如低碳领域。“这方面任务非常重,碳排放量我们在世界上是最多的,我们有义务为人类发展做贡献。同时我们还处在发展关键期,整个工业化、城镇化还没有完成,所以能源消费还是刚性增长阶段。”周南表示,在这个阶段做碳达峰、碳中和,并且只有30年时间(其他国家碳中和最少有50年时间),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压力下完成任务,这其中产业发展空间很大;同时从能源上看,新能源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风电、光伏这是大的产业,随着风电、光伏的大力发展,也一定要求在储能上有更多新技术,发展储能产业。

第二,周南提出,以公共卫生为代表的、关系民生的产业,企业也值得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一些国家疫情仍在大量蔓延,未来整个医疗产业的发展可能都有很大改变,也要求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同时,中国在养老等民生层面的产业也有很大空间。

第三,周南还提到数字经济。在“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单列一篇,其中数字经济占有一章,列了两个专栏。其中尤其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真正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也是未来发展可重点关注的地方”。

“对于产业,大家还可以去看规划里的专栏,里面写的比较清楚。”周南表示,还有一点可以期待地是:未来几个月里,一些中观层面的规划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数字经济规划、生物产业规划,以及更细的产业规划比如冷链物流,都是国务院要批准通过的,也值得大家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关注。

用交流和坦诚相待弥合分歧

对于中美经贸合作,会上周南强调,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平等、互利、友好、双赢、健康、稳定的双边经贸关系。中国的根本发展目标,对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对外是通过自身发展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没有更多其他的想法。

他引用了一个比喻: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是飘浮在海洋上170多艘船,而是一艘大船上170多个仓位,仓位可能有大有小,但整个人类是在一条船上。因此合作与共同谋划美好前景才是大家发展的方向。

周南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美两国工商界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早已形成打不断、拆不散的利益共同体。中美双方经济结构、贸易结构高度互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即使当下存在中美贸易摩擦,也有声音对中美合作存有疑虑,在这样背景下,一季度中美贸易仍高速增长,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62.7%、自美进口增长57.9%。

“无论进出口大概都在增长60%的数量级上,充分说明双方经贸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双方竞争也不意味着合作停止。”周南表示。他也提出,弥合分歧的方式应该是交流和坦诚相待,“之所以建立圆桌会机制,也是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充分听取大家的诉求,促进双方合作和交流。”

最后闭幕式上,周南个人总结中美双方经贸合作就是三句话:首先中国的市场空间还是巨大的;第二,中国有着非常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使大家在投资时,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比别的国家强很多。第三,中美双方互补性非常强,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推动中美经贸大船继续前行,造福两国人民,也使世界经济能够更平稳的发展,共铸人类美好明天。

(作者:朱玫洁 编辑:杜弘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