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溯水迁徙的人类足迹)
《海洋文明史》是一部关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何捕鱼和从海洋觅食的历史著作,揭示了鱼类和贝类在人类文明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淡水渔业还是咸水渔业,无论是在欧洲、东亚还是美洲,渔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轨迹基本相同。绝大多数人类早期文明都在江河入海口、湖泊、河流周边或离海洋很近的地方兴盛起来。为了获得各种食物,人们不断迁徙。人类通过捕捞淡水鱼、海鱼和贝类动物来养活自己的家族或家人。可以想象,河谷溪流和海岸线是人类主要的迁移路径,后来人们在这些地方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贝壳和鱼骨。
在地中海,无论是古老的尼安德特人还是现代人都擅长从事捕捞业。捕鱼是一种带有机会主义色彩的活动,只有到了鱼群游往近海或迁徙产卵的时候,人们才会从事捕鱼活动。考古学家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和其他地方首次找到了人类沿海洋设立长期营地的明显迹象。一群又一群的迁移者在靠近入海口的内地村落定居,以大量鸟蛤、牡蛎和帽贝为食。如今,在这些村庄里,仍保留着一堆堆巨大的白色贝冢。从贝冢的大小来判断,人们已经在此持续生活了千百年之久。
这本书对美洲土著的起源,从渔业角度做了合理的分析和推测。遗传学和冰期晚期的地理表明,人类是从亚洲东北部开始进入美洲大陆的。两万多年前,地球正值末次冰盛期,冰川作用使极北地区陷入冰冻中,北半球地貌不断变化,环境极其恶劣。研究人员将现代美洲土著居民的基因样本和一些古人类骨骼的基因结构进行了对比,发现所有美洲印第安人都来自一个群体——西伯利亚人的祖先,他们在大约2.3万年前发生了首次分化。在2万年-1.5万年前,西伯利亚人曾向东迁徙。距今约1.3万年,美洲土著人的祖先已经完全分化成南北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是来自冰期大冰原南部的北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另一个分支则是美洲大陆北部的内陆群体,如古爱斯基摩人和因纽特人。
东北亚地区散布着一些末次冰盛期到来前形成的人类遗址,这表明早在4万-2.8万年前,猎人们就进入欧亚大陆北部并适应了当地的寒冷天气,后来在距今2.4万-2.1万年的时候,他们又因极度严寒而放弃了那里的大部分地区。人类从东北亚向北美迁徙时,气温要比现在低5.1摄氏度。除了干旱和极度严寒,大部分地区没有植被,对于猎人们来说,唯一的办法是向南迁徙到条件依旧恶劣,但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带。当时的海平面远低于现在,北太平洋环流为白令陆桥创造了温和气候,大陆桥的草原植物群落养活了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现代美洲土著人就是这些族群的后代。1.6万年-1.7万年前,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他们沿着不断扩大的灌木冻原带向东和向西迁移,一部分回到西伯利亚,还有一部分进入了阿拉斯加。
由于气候变暖和生态生产力提升,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淹没了低洼地带。大约11600年前,白令陆桥完全消失,河谷被海水淹没,形成沿海浅水区。对于鱼类和软体动物来说,浅水区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其中海藻床大肆繁殖的区域尤其适合鱼类和软体动物生长,并可能是鲑鱼洄游之地。东北亚人群是怎样在短时间里迁移到南北美洲的呢?书中指出,大致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沿着太平洋西岸,一路以捕鱼维生,直达无人居住的南方大陆中心。考古学家在秘鲁北部沿海发现了人类居住过的痕迹,时间可追溯到大约1.4万年前。而北美陆地被冰盖覆盖,向南一直延伸到五大湖和西雅图地区。直到1.3万年前,冰川消融,形成了一条无冰走廊,人类得到经由陆地向南迁徙的机会,进入北美洲的心脏地带。当时南美洲的人类数量可能很少,但渔场极其富饶。只要有简易的筏子,人们就可以在沿海的海藻床捕捞鳀鱼。人类就是以这种方式开始了在美洲的生存繁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