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琦:从四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缓解相对贫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2020年后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贫困依然存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表示,虽然中国解决了绝对贫困,但贫困依然存在,在新阶段贫困表现形态和方式有所差异。
5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5期)举行。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张琦表示,缓解相对贫困包含着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两个方面,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概念,以及要求建立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关于相对贫困标准及区域设置方面,张琦建议应该将相对贫困人口标准可按照城乡分别设置,以城镇和居民收入中位数的35%或者40%为宜。
乡村振兴在解决农村低收入或相对贫困人口问题方面如果切实发挥作用?如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使脱贫攻坚具有可持续性?
张琦认为,有四个方面应该重点推进。
首先,进一步提高质量标准和水平。进入下一个阶段后,脱贫在标准、质量、水平上都要在原基础上有所明显提升。所以,下一步从乡村振兴出发,去缓解包括相对贫困在内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质量和标准。比如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目前已得到了改善,但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不牢固,还不稳健。因此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社会保障方面,对于有需要的城市、农村和区域脱贫地区,还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和优先,这样才能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才能为缓解相对贫困和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其次,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乡村振兴和缓解相对贫困的必然选择。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方向,是必然选择。对脱贫地区来说,这些地区自身所拥有的生态资源是可以通过乡村振兴展现价值优势,因此伴随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选择就是从绿色减贫生态脱贫转向新阶段的绿色生态帮扶再到未来的绿色生态振兴的时序发展路径。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绿色生态产品价值相关政策已经出台,实际上就是通过政策上使得脱贫地区的绿色生态资源产品价值资产化、资本化、市场化方面要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使得绿色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可以通过评估、抵押、交易、证券化和资本化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三是教育。从现实来看,过去的农村贫困地区或者现在的脱贫地区仅仅是达到了在义务阶段不辍学的最低标准。对于脱贫地区,在整个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最薄弱的一块短板就是教育,包括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缺乏。在未来减缓相对贫困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中,教育最关键。脱贫地区的教育资源应尽快实现均等化,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应尽可能达到公平化,此外也要注重人才的作用。因此强化义务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投资和倾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第四,要延续脱贫攻坚的政策和借鉴贫困治理中的先进经验,包括贫困治理体系建立、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建立低收入人口及欠发达地区长效帮扶机制等都是有着很好借鉴意义。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欠发达地区来说,一定要分类制定缓解相对贫困的差异化政策。可以从收入导向、从低收入角度、从经济角度把全国划分不同的区域,看缺口在哪里。另外可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包括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上对整个欠发达地区进行不同指标的测度,看哪些指标显示出自身问题和短板,以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居民收入也低,就要对其进行重点政策倾斜,包括有些地方还要继续使用之前脱贫攻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