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旷视为冲刺科创板“答疑”:报告期内累计未弥补亏损142.5亿元 未来三年仍有超20亿现金缺口)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钱玉娟 继5月中旬召开股东大会,确认已经终止港股上市计划后,旷视科技又于5月28日晚间披露了对科创板上市委员会首轮问询的答复,面对36个问题,其回应内容长达560页。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到2020年2月港股上市申请文件过期,旷视科技“IPO的靴子能否落地”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2020年3月,旷视科技直接转移了上市目标,递交A股招股书,开始冲刺科创板上市。不过,经济观察网记者看到,同样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的AI企业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前者在3月中旬主动中止了上市审核,而后者则因申请材料已过有效期而被动中止了上市审核。
同业的上市经历,不免让外界对从港股转战科创板而来的旷视科技增加了关注度。经济观察网记者看到,科创板上市委的首轮问询集中于旷视科技的股权结构、董监高基本情况、核心技术、业务及财务信息等方面。
针对科创板上市委的要求,旷视科技对其协议控制架构的成因、外部投资者增资入股等一系列问题予以说明。从答复中可知,旷视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印奇、唐文斌、杨沐三人,均通过境外设立的境外信托控制两层境外持股平台的方式持股,合计控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16.83%,投票权为70.28%。
另外,旷视科技还披露了数据,2019年增资完成后的估值约40.9亿美元,以2020年12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汇率6.5333计算,折合约267.2亿元。若按2019年度财务数据以及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市销率计算,其估值约633.92亿元。
尽管旷视科技表示其递交的A股招股书中披露的风险因素、公司基本情况、业务与技术、公司治理制度、关联交易情况、未来发展规划、重大合同等,与其在港交所提交的申报文件中不存在重大差异,但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较此前那份“失效”的港股招股书,最新的A股招股书中披露的2017年-2018年的营收数据、2019年的毛利数据都有差距,此外,旷视的主营业务中,城市物联网以及供应链物联网这两大业务的营收和毛利率均存在较大出入。
数据显示,在科创板招股书中,旷视科技在2018年的供应链物联网业务收入为4616万元,还不足港股招股书中该项收入9974万元的一半,毛利率的出入同样“惊人”。
对于申报文件中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差异,旷视科技方面予以确认,并对背后原因进行了相应说明:主要是报告期内发行上市的两地所适用的新金融工具准则、新收入准则及新租赁准则在首次执行时间上存在差异;其次是根据获取的信息重新调整了过往年度的收入确认判断标准与收入确认金额等导致,旷视科技回应称具有合理性。
财务信息披露之外,科创板上市委还要求旷视科技结合自身技术水平、业务特点以及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到,旷视科技对招股书中“世界级、业界顶尖”等相关表述进行了修改或调整。
除了“正视”自身,在旷视科技做出的问询答复中,记者还看到,其消费物联网业务在2020年1月-9月间的第一大客户变为了华为,而此前的第一大客户蚂蚁集团,自2020年起已经不再合作。
虽然旷视科技在问询答复中表示,其报告期内与消费物联网业务各期前五大客户合作较为稳定,而城市物联网的客户变动较频繁也具有商业合理性,但主营业务却让旷视科技在销售费用方面逐年提升,2020年1月-9月的销售费用甚至达到了总营收的41.5%。
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加之2017年-2019年间增速超500%的研发投入,让旷视科技的亏损面也在拉大。
继2019年投入研发超10亿元后,2020年1月-9月,旷视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104.16%,而自2017年以来,截至2020年9月末,旷视科技累计未弥补亏损高达142.5亿元。
不难理解,旷视科技欲借IPO融资以解决流动资金问题,但上市就能解决其巨亏的大窟窿么?
旷视科技在问询答复中表示,预计此后三年中现金流的缺口仍将达到20.5亿元。在为科创板上市委“答疑解惑”后,IPO的靴子何时才能落地?这样的业绩表现又能否收获资本市场的认可?都将成为旷视科技需要面对的连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