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SNEC2021 | 华为侯金龙:融合能量流与信息流,推动光伏成为主力能源

来源:经理人 2021-06-03 10:2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SNEC2021 | 华为侯金龙:融合能量流与信息流,推动光伏成为主力能源)

【中国,上海,2021年6月2日】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简称“SNEC 2021光伏大会”)于6月2日-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能源、光伏行业的专家、学者、协会组织、业界领袖、企业代表以及政府部门齐聚一堂,分享在碳中和时代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洞察以及最新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使命,它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蕴含了巨大的产业和商业机会。在这场时代变革中,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主力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碳中和的关键。华为数字能源致力于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携手产业伙伴推动能源革命,让人们都用上稳定、清洁、经济性更好的能源。”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在SNEC 2021光伏大会发表主题演讲

新型电力系统的“四高”特征

和光伏产业的三大创新点

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将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四高”的特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高度数字化、高度智能化: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在发电侧,以光伏、风电、储能为主的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发电的主力电源。在用能侧,电气化是关键,“源、网、荷、储”进入城市、园区、建筑、家庭,从传统的单一能源消费转变成能源生产和消费相结合。

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主体,“源、网、荷、储”协同的系统,发、输、配、用都将全面构建在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之上。

高度数字化、高度智能化

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由成千上亿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构成,分布在大型的电站、园区、建筑、家庭、电动车等。这些海量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只有通过数字技术,才能实现智能化,最终走向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驾驶。

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光伏产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要将光伏系统打造成智能光伏发电机,加速推动光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能源。光伏发电向“光伏+储能”转变,光伏和储能系统的能量流和信息流将完全融合,形成一体的发电系统,可以达到传统发电机支撑电网电压、频率稳定的能力,独立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储能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各个环节无处不在,起到“蓄水池”和“调节器、稳定器”的作用,并且从原来的备用系统成为主用系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从技术成熟性、性价比、部署灵活性等方面来看,电化学储能是目前具备普适性的储能技术,但是电池不等于储能系统。储能系统是融合了电化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数字技术、散热技术、甚至AI技术构成的整体系统,用电力电子和数字技术的可控性来解决电池的不一致和不确定性,保障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安全。

安全是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目前,光伏和储能电站大都建设在偏远的特定区域内,安全只影响系统本身。未来,光伏和储能将越来越多的进入园区、建筑、家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保证人身、财产的安全。光伏产业要与住建、消防等相关组织尽快把安全标准建立起来,包括屋顶光伏、储能系统的安全标准。

技术与生态“双轮驱动”,

加速能源数字化,助力碳中和

华为数字能源将继续聚焦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两大领域,将瓦特技术、热技术、储能技术、云与AI技术等融合创新,打造智能发电、智能储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的解决方案,融合能量流和信息流,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生态战略是华为数字能源公司最核心的战略。华为数字能源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放、与产业多层次合作”的开放策略,希望与产业里所有的伙伴,包括产业链上下游、政府、产业组织、标准组织,教育科研机构等,在基础技术研究、系统协同创新、产业链发展、产业政策、标准等多层次进行探讨合作,真正做强光伏产业,让光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