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日顺创业板IPO获受理 营收高度依赖大股东)
海尔旗下供应链物流公司——日日顺——拟奔赴A股市场。如若成功,海尔系有望再迎一家上市公司。
日日顺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的申报稿称,拟募资27.71亿元,布局智能物流中心、仓储设备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等5个项目。
日日顺表示,按照2020年收入,公司是中国第三大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也是当前市场上少有的具备覆盖生产制造、线上线下流通渠道至末端用户场景服务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
而2019年7月尚是A 股上市公司海尔智家和香港上市公司海尔电器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子公司的日日顺,独立后就快速递交上市申请,其在已是红海竞潮的物流行业中有多少分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出身“豪门”的日日顺业绩连年增长,看似风光无限,剖析背后的经营现状,却面临诸多发展掣肘。
日日顺的前身为2000年1月由海尔集团和海尔国际贸易共同出资设立的青岛海尔物流储运,2010年8月至2019年7月,曾属于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海尔电器集团是海尔智家合并报表范围内的企业,即日日顺在2019年还属于海尔系内部的物流板块。
2012年和2017年之间,海尔智家间接控股子公司日日顺上海曾两次对日日顺增资,并在第二次增资时,引入外部投资人淘宝控股。日日顺由此成为海尔系和阿里系双巨头加持的物流公司。
2018年8月,为明晰海尔智家家电主营业务定位,海尔智家将日日顺自其合并报表范围剥离,2020年7月,日日顺公司整体变为股份公司,开启上市进程。
招股书显示,目前日日顺的前五大股东分别为日日顺上海、Partner Century、淘宝控股、Broad Street Investments、北京梅里亚,持股比分别为56.4%、16.68%、12.37%、4.04%和3.08%。
截至报告期末,日日顺上海持有公司3.33亿股股份,占发行前公司股份总额的56.4%,系控股股东,海尔集团间接控制日日顺上海,系公司实控人。阿里巴巴通过Partner Century和淘宝控股合计控制日日顺29.06%的股份。
海尔系和阿里系两大巨头股东加持后的日日顺在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业绩快速提升,实现营收分别达95.87亿元、103.46亿元、140.36亿元,归属母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2.73亿元、4.2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日日顺的业绩增长并非来自外部的市场竞争,公司营收严重依赖两大关联股东内部的关联交易。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海尔系客户的营收分别为36.88亿元、43.49亿元和46.50亿元,占比分别为38.48%、42.03%和 33.13%,毛利贡献占比分别为29.77%、44.99%和41.48%;来自阿里系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9.53亿元、21.13亿元、22.18亿元,占比分别为20.37%、20.42%和15.80%,毛利贡献占比分别为21.03%、22.57%和21.36%。
换而言之,日日顺一半以上的营收和利润依赖与两大巨头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
对此,日日顺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公司将在合理范围内继续与阿里系及海尔系合作,但未来将持续开拓社会化业务,保证社会化业务增速,降低与关联公司合作的依赖性。
相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日日顺的盈利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偏低。
报告期内,可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1.88%、10.58%、10.88%,日日顺的毛利率仅分别为7.98% 、8.88%、8.38%;应收账款周转率上,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为12.86次、11.45次、10.70次,公司的仅分别为5.01次、4.51次、4.57次。
更让人诧异的是,日日顺接受外部投资者增资时,签署了排他性的合资经营条款,公司的经营独立性同样充满疑问。
按照一般上市公司章程,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的增资、回购、分红等公司管理具有决定性权利,但在日日顺,海尔系虽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其诸多的权利却受到多方限制。
2018年6月,日日顺及其股东共同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为公司相关股东设置了增资限制和优先认购权、股权转让限制、优先购买权、共同出售权、反摊薄保护、首次合格公开发行决定权、董事委派权、分红权、回购权等股东特殊权利。
根据约定,日日顺的增资,不仅需要经董事会批准,并且还需要经阿里的事先书面同意,淘宝控股、Partner Century、日日顺上海及各投资方有权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购。
海尔电器集团、日日顺上海和日日顺任一员工持股平台,不经阿里事先书面同意,不能向任何非关联第三方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出售、给予、让予、转让、托管、抵押、质押或另行处置任何公司的股权或与股权有关的任何权利、权属或权益。
未经阿里的事先书面同意,公司任一投资方不得向约定的阿里竞争方转让其持有的日日顺股权。与此类似的相关股东特殊条款约定多达几十项。
日日顺称,2020年7月,各股东之间签署《发起人协议》后,上述《合资经营合同》自股改之日起终止。不过,根据2020年7月公司和相关股东签署的补充协议,其中又约定了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后的股东特殊权利的恢复安排,仍以对赌公司上市为核心。
如果日日顺的上市申请被终止、撤回、失效、否决的,则公司股东享有的特殊权利将被恢复。在此之外,日日顺的增资、转让、分红等事项是否还存在隐形约束条款,外部难以知晓。
但据其招股书透露,报告期内,日日顺除与海尔系、阿里系等股东经常性关联交易外,公司还存在与关联方开展金融服务,通过关联方外部借款,与关联方之间进行商标转让、向关联方转让子公司股权等等事项。
日日顺的营收、信贷、资产转让等重大经营事项,无不出现大股东关联方的身影,公司声称的具有财务、经营、管理独立性的说明难免让市场产生疑问。
公司称,截至2020年末,日日顺的运营模式连接了916座仓库、超过10万辆车辆以及超过6000个贴近终端消费者的网点,聚合了包括仓配、运输车辆、服务网点及服务师在内的优质物流基础资源,可为全国2840个区县提供末端用户送装一体服务,区县覆盖比例可达99%。
但日日顺的仓储资源主要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运力资源、网点服务资源主要通过采购第三方车队、司机、网点的服务获得,这一模式使得公司能够低负债运营,但也让公司的仓储资源、运力资源、网点服务充满分散性和不确定性。
日日顺表示,如果上述资源不能续租或继续合作,可能导致公司不能向客户正常提供服务。同时,向第三方采购服务,质量存在不能达到标准的风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步统计,日日顺因为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保证合同纠纷、仓储合同纠纷等造成的自身风险已多达151项,其中被起诉的开庭公告多达55项,起诉他人或公司的开庭公告多达26项,由其投资的子公司等引发的运输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劳务纠纷等周边风险更是多达539项。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因为经营、服务等多方面问题,日日顺及其子公司仍共存在10项尚未结案或执行完毕的标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重大未决诉讼、仲裁案件。轻资产模式下的租赁经营和第三方采购给日日顺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公司依托现有模式能否稳定地实现经营或许面临着不确定性。
轻资产模式下,日日顺快速扩展,报告期末,公司共有73家境内控股子公司和2家境外控股子公司,快速布局下的公司引发诸多问题。
其通过外延式收购方式进行业务扩张,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商誉损失,其中,2018年7月,日日顺收购贵州沛吉物流形成商誉1.9亿元,在2018年、2019年就连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956.38万元和6967.39万元。2020年,公司对报告期前收购上海广德物流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2907.95万元。
截至2020年底,公司账面商誉金额仍有2.53亿元。未来相关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如果受到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业务拓展等因素的影响,则公司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