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6-8月分红购汇对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全球央行政策分化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6-8月分红购汇对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全球央行政策分化)

北京时间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578,较上一工作日上调166点。同期,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为6.4610,下跌超50点,失守6.46关口;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直线走低近40点,为6.4558。

自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Fed)意外转鹰以来,受超额准备金与逆回购利率技术性微调影响,在岸人民币下跌约1%,然而迄今为止,人民币仍累计上涨1.1%,5月间也已升至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虽对通胀与加息有所松口,美联储仍按兵不动,欧央行与英国央行也紧随其后,坚持刺激不退缩。然而,面对通胀与资本外流,墨西哥、捷克等新兴市场开启了加息周期。政策分野之下,外加市场充足的美元流动性,及兑汇红利季来临,人民币不可能不受到关注。

市场充斥美元流动性

自6月初始,离岸人民币整体呈上升趋势,于上周加速。6月15日,离岸人民币升破6.40关口,于6月23日曾最高一度触及6.4947。在岸人民币在6月22日最高攀至6.4811,并于6月25日实现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涨幅高达0.3%。北京时间6月28日,在岸人民币收报6.4555。

在此前美元指数走弱下,及中美利差影响,海外投资者持续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加速购入中国国内股票与债券的速度。外汇局近期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中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5266亿美元,较2020年末增长1258亿美元,增幅5%。外债增长主要由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等推动。此外,置于全球疫情宏观大环境下,随着中国国内工厂复工,中国贸易顺差达1701亿元,创下新高。

“今年5月,外汇市场出现追涨杀跌现象,人民币汇率形成了单边升值预期的苗头。5月25日到28日,银行间市场即期询价成交量日均在470亿美元以上,比去年12月的均值高出7.06%。1年期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预期也出现了0.25%左右的升值预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义举在研报中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上调了2个百分点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约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增加了企业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的成本,减少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遏制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

即便如此,外汇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银行业外汇存贷款达1.38万亿美元,其中存款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00多亿美元,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5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8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236亿美元,升至五年高点。

资金流入的增加,市场充斥大量美元流动性之下,人民币走势会否进一步承压是个问题。

“根据经验数据,结汇率保持在70%以上时,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 李义举对记者表示,“在每年的6-8月,分红购汇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的贬值压力。市场上美元流动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结售汇业务规模。人民银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会冻结一部分美元流动性,美元流动性数量降低,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迅速升值。“

数据显示,5月结汇率与售汇率均与1-4月月均水平大体相当。其中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即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7%;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即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6%。

“中国人民银行6月初通过上调外汇远期存款准备金率发出的调整信号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美元兑人民币一度突破6.49元”,Marc to Market策略师称,“我们此前预计将人民币将位于6.47- 6.495间。然而,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美元参考汇率的方式似乎表明,其对人民币的回落感到满意。” 

“美元兑人民币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周末之前的跌幅略低于0.25%,为本月最长的连跌时间及最大跌幅。若6.50是可能的新区间上端,那么下限还有待确定,但我们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将在6.42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美元的慢速随机指标及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指标将会下降。”Marc to Market补充。

在分析师眼里,强劲资本流入或将促使中国进一步的资本放开。

“强劲的资本流入为中国实施资本账户改革和放松双向资本流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大中华区宏观策略师刘立南(Linan Liu)称,“我预计,通过投资计划流出的资本将进一步得到放松。”

香港渣打银行中国宏观策略主管Becky Liu认为,中国将抓住大量美元流动性的机会,使其跨境流动更加平衡。“未来两到三年,政策制定者将继续拓宽资金出境渠道。”

美联储松口,全球央行货币走势分化

因就业市场乐观的前景和通胀数据,美联储加快了预期政策收紧步伐,内部共识也已转向更早的加息时间。18位官员绘制的点阵图显示,加息预计将在2023年开始,到2023年底预计至少会有两次加息。而在今年3月,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目前的利率将维持到至少2024年。

与此同时,为支持短期融资市场的平稳运行,美联储宣布将调整两种技术性利率,即超额准备金利率与逆回购利率,前者将由0.1%提升至0.15%,后者将调高至0.05%,用以回收市面上的流动性。此外,美联储预计其更为偏爱的通胀指数-人消费支出(PCE)通胀-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别为3.4%,2.1%与2.2%。与此前3月预测值相比,均有明显上涨。

议息会议上的“鹰派”论调促使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升温,叠加两项利率的“技术性微调”,美元指数继续走强,最高涨至92.40,但在上周中期跌至200日移动均线交点91.50,目前回落在92下端。

鲍威尔在上周国会作证中重申,虽通胀造成的影响与持续的时间大于美联储预期,但物价压力可能证实为暂时现象,可能在经济活动重启热潮过后恢复正常水平。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表示,经数个月的封城措施以遏制病毒的传播,春季的供应链瓶颈和短缺等,经济重启的过程持续是坎坷的道路,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时,通胀率将回落至接近2%,达至美联储目标。

不过,即便对通胀暂时与否之争仍在继续,通胀数据大大缓减了美联储提前加息的市场预期,从而部分抑制美元指数继续上涨。

5月一系列PCE指数业已于当地时间6月25日出炉,虽涨幅明显,却均落在市场预期内。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内5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年率上升3.9%,升幅合预期;5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3.4%,创1992年4月以来的最大同比增,但也符合此前预期;5月份核心PCE物价指数月率上涨0.5%,市场此前预期值为0.6%。

在李义举看来,美元指数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以及美国经济与欧洲经济复苏情况的对比。随着疫苗的接种,美国经济将保持恢复态势,虽然欧洲经济也也在复苏,整体来看,美元指数大概率将保持强势。

受制于各国国情不同,6月以来的全球货币政策走势已然分化。

当地时间6月24日,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一致投票决定将主要贷款利率维持在0.1%的历史最低水平,大多数人投票决定将资产购买规模维持在目前的8950亿英镑水平。欧央行此前也选择按兵不动,维持紧急债券购买计划,其行长拉加德表示美国通胀对欧元区影响有限。

然而,应对通胀压力与资本外流,已有新兴市场国家央行行动,开启加息周期。匈牙利央行于当地时间6月22日将基准利率上调30个基点至0.9%,捷克央行在随后一天将该国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5%,同时表示货币政策正进入逐步收紧政策的阶段。当地时间6月24日,墨西哥央行加息25 个基点至4.25%,为2018 年底以来的首次加息。而巴西央行和俄罗斯央行早在6月16日及6月11日便分别加息75个基点至4.25%与50个基点至5.5%,二者均为今年来第三次加息。

在货币政策分化对是否对中国造成影响这一问题上,香港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和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认为,即使在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早期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仍会坚持自己的政策步伐,因为后者开始正常化,人民币走软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我们认为美联储的鹰派立场不会影响中国的政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Robin Xing等分析人士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相反,考虑到最近的经济增长受阻,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上可能会对收紧政策的立场进行微调。”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 CIB)亚洲研究主管Dariusz Kowalczyk同样认为,"中国正在走自己的政策道路,中国的增长和通胀情况与美国截然不同。 美联储的政策转变正给全球外汇市场的波动带来上行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对此趋势或将也为欢迎态度。”

“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越来越强,这会为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资本流出的压力”,李义举补充称,“但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中美利差保持稳定,国内的资本市场吸引力依旧较强。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或将带来短期的扰动,人民币汇率或有贬值压力,但不会带来长期剧烈的影响。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依然将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作者:胡天姣 编辑:曾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