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壮大实体经济 助推产业升级

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王星 2021-07-02 17:34: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国资报告:壮大实体经济 助推产业升级)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背景下,“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迈步新征程,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既是国有企业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的使命所在,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应有之意。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国企一线代表委员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难点、痛点建言献策,共论新格局新阶段背景下国有企业产业链优化升级之道。

强链补链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

在当前的大国战略博弈中,基础领域的核心技术遏制日益严重,我国产业基础“卡脖子”问题已经从潜在的风险,变成了现实的安全威胁。实现制造强国,必须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机床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的根本,被誉为制造之母,其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消费国,但国产机床产品以中低端为主,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机床作为工业母机,事关国家的产业发展、工业的振兴。近年来,通用技术集团通过转型进入了机床装备研发制造领域,担负着国家机床领域核心攻关任务。“把机床企业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可以更好地为建设制造强国做好坚实的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表示。

为此,于旭波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要更好地发挥举国体制,推动机床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突出通用技术集团“链长”作用,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方面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与机床产业发展相似,我国石化产业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还未扭转。全球石化产业价值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中化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华认为,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结合产业布局、区域资源、科研创新能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内产业链安全。

实现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重要方向。实践反复证明,产业基础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牢牢抓住关乎命脉的基础、关键及核心领域,避免被别人“一剑封喉”。

汽车强国先“强芯”,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共识。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企业开工不足,同时叠加中国汽车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全球出现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已经影响到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面对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小,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认为,中国要实现汽车强国应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分别解决长期和短期问题。

具体而言,曾庆洪建议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及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加强和完善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投资整合,引导平台企业等相关社会资本流转投入芯片及关键汽车电子零部件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直面车载芯片短缺困境,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从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强化产业生态融合三个方面,推进车规级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智能化系统推广应用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践来看,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共同发展,才能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放眼未来,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固本培元、练好内功,已然成为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绿色发展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2020年9月和12月,习近平主席两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为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为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下称“双碳”目标),工业制造业低碳绿色转型成未来发展方向。

以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例,行业企业迎接能源产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因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深感动力与压力并存。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赵萍表示,能源装备制造业是能源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对标“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行业整体面临商业模式有待创新、核心技术引领作用不足、企业适应市场节奏方面存在短板等挑战。

抢抓机遇开新局,“双碳”目标加速制造业产业链转型升级。为此,赵萍表示,“十四五”期间,东方电气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化石能源装备转向绿色清洁高效低碳装备,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给、供应链生态圈打造。同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实现主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主要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部分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形成可持续的原始创新能力。

“我们将以提升主导产品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优先发展风电,保持水电领先,拓展核能领域,加快燃机自主化步伐,深耕煤电清洁高效低碳灵活应用。”赵萍表示。

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绿色发展,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步伐。在此背景下,化石能源企业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之路。

作为能源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中国石化在我国绿色发展中一直走在前列。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下,加强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中国石化重点发力点。

针对我国氢能发展面临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尚未自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瓶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经理马永生建议从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标准体系制定、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发力,全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对于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这其中,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必须保障核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低浓铀的生产、应用背后是一整套产业体系的支撑。铀纯化、转化、铀浓缩产能建设从设计到投产需要3到4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如果低浓铀供应中断或不足,新建配套产能,形成铀浓缩产品需要5年以上准备时间。这仅仅是铀的部分,还有核燃料元件的生产和制造,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保持核燃料产业稳定均衡的发展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首席专家、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王黎明表示。

为此,王黎明提出推动建立我国低浓铀储备体系,保障低浓铀以及相关联产业的稳定均衡发展,以更好支撑和保障我国核工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支持我国核燃料产品加工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核燃料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燃料产业体系。

“双碳”目标下,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将是以减少碳排放为目的引发的技术革新、就业增长、产业壮大等驱动下的转型升级。身处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之中,国资国企蓄势谋变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融合共享构建数智新动能

当前背景下,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全球经济转型的一个方向。数字化发展具有广泛的赋能效应,通过数字化转型,很多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十四五”时期,发挥数字化技术在产业链优化升级中的作用凝聚广泛共识。

数字化转型热潮下,航空工业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寻求全新增长极。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27%,未来15年需要保持在30%水平线上,才能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加速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必须进入价值链体系的高端部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向高端制造业迈进刻不容缓。

高水平“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是推动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也是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前提。谭瑞松建议,发挥航空工业集团和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的战略性作用,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打造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面向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培育和发展全球领先的“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构建起中国特色、先进完备的“数·智”能力体系和创新卓越的“数·智”产业生态。

面向“十四五”,航空工业集团已经明确把“数·智能力体系”建设作为与科技、产品和产业并列的发展主线,攻克设计-试制-试验各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瓶颈,推动航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协同,打造面向产品和服务全寿命周期的‘数·智’保障能力,推动航空工业向更加敏捷、精益、高效、融合的方向转型升级。

从工业制造向“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航空工业集团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走出了一条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融合共享构建数智新动能,移动通信企业积极深挖数据价值,打通数字经济产业链。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完善的传统工业体系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也能够更快发挥出数字技术的价值。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郎奎平建议深化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数据集成共享和数字化共性技术提炼,实现云化服务;发挥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区域产业链布局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并聚集合力;加快出台跨行业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评价标准,推动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生产制造体系的形成。

迎接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正在全方位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在深度融合中,将不断打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为实体经济巩固壮大注入强劲活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