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00亿海外大鳄突遭关注,外资版“张坤”年内业绩遭遇考验,真相究竟如何)
业内管理规模最大的是坤坤、春春还是兰兰?都不是,可能是斌斌!
7月5日夜间,业内突然有传言:某大型外资机构管理的中国基金遭遇客户赎回,该基金的规模预计达到300亿美元(约合1900亿人民币以上),且持有大量白马股。
这瞬间让几乎所有的大型海外中国股票基金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不过,随后传来的消息将相关猜测一一否定。
但由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官施斌管理的产品一下子收获许多关心。
一方面,施斌率领的瑞银中国股票团队确实是外资在中国市场的龙头机构,是最接近传言的外资机构之一,管理规模超过1500亿,也一度业界誉为外资版的“张坤”。
另一方面,施斌在业内耕耘时间较长,具备相当的影响力,且旗下有公开业绩的产品今年集体“跑输”国内同行,并有所回撤,这令业内对他的动向格外敏感。
而国内真正受托规模大的股票投资经理原来是外资基金经理,这个消息是不是对国内投资者是不是也非常有启发?
瑞士银行可谓最懂中国的外资机构。
早在2003年,中国A股市场的首单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就是由瑞银落锤。瑞银内部的买方部门——瑞银资管,长期管理大量海外投向中国权益资产的资金,操刀的明星基金经理就是施斌。
资料显示,施斌毕业于复旦大学,上世纪80年底末任职于交通银行总行国外部,之后赴美留学。在美工作数年后,他于2000年初加盟博时基金,后担任过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基金裕华基金经理。
2005年起施斌担任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委托博时管理的QFII基金经理。2006年,施斌加盟瑞银资管。
2007年起,施斌开始管理瑞银A股机遇基金(UBS China A Opportunity Fund),据海外的第三方数据,上述基金近五年的年化收益为22.04%。
实际上,施斌旗下的股票多头基金众多,多数主要投向中国权益资产,除了海外的公募基金外,还管理着多个外资机构投资者的专户。
根据海外基金统计数据,施斌至少管理着四只有公开业绩的基金。截至今年7月6日,四只基金合计规模为236.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28亿元。
对比中国国内公募行业,管理上千亿元规模的股票基金经理只有两位,且这两位的规模已经触发了相当部分投资人的担心。看看海外,似乎千亿规模也不过是寻常事。
不过细细盘点上述产品,还是有些令人意外,施斌管理的公募产品今年上半年似乎未能斩获绝对收益(如上图。截至7月6日)。
比如他名下规模较大的“瑞银中国机遇基金”(UBS China Opportunity Fund),截至6月30日,年内收益为-6.23%。
据晨星数据,上图提及的其余三只基金,年内收益也均为负。
要知道千亿基金经理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刘彦春的景顺新兴成长,上半年收益分别为5.17%和3.56%。今年A股偏股产品也多数有正收益。
对比来看,施斌管理的产品相对跑输。
施斌今年的业绩相对承压,或许与他代表产品的重仓股票(见下图)近年回落较多有关。
比如,施斌管理规模最大的中国机遇基金,截至2021年5月31日,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腾讯控股、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好未来、阿里巴巴、网易、招商银行、香港交易所和石药集团(如下图)、
这些基金重仓股总体上囊括了互联网、消费、教育、保险、银行等行业的龙头公司。
再看施斌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瑞银中国A股机遇基金”。截至5月31日,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恒瑞医药、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美的集团、泰格医药、中国平安和格力电器。
其中,年内跌幅超20%的股票为恒瑞医药、美的集团和中国平安,格力电器有近15%的年内跌幅。
据晨星数据,施斌的持仓集中度较高。前述的瑞银中国机遇基金,报告期末持仓总计68只个股,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超50%;瑞银中国A股机遇基金持有30只个股,前十大重仓集中度高达63%。
从上文梳理的重仓个股来看,施斌的基金跑输大概率与教育中概股、互联网巨头,以及抱团资金扎堆但近年回落较多的的医药股有关。
然而,从年内施斌的观点中,他对选股逻辑仍然颇有自信。
比如:今年4月,他认为互联网巨头有乐观情绪:更强有力的执法(针对互联网反垄断)可能会改变联网巨头行为,但不会消除他们的竞争优势,因为他们不依赖于规模,不依赖于竞争行为。
又如今年5月,施斌指出:对消费、医疗保健看法仍然正面,金融产业也更健康,值得长期投资;现在没有持仓电动汽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