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变这几个错误想法,你有90%的机会被领导提拔)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无论体制内外,在单位和公司里,追求职位上的升迁,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是许多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然而,当你发现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被提拔和重用,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时,心中不免会感到苦闷和不解。
是什么在阻碍你的上升之路?综合职场上、体制内外人士的经验之谈,如果你一直在单位里原地踏步,那么极有可能是你的这几种想法耽误了你。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发(蒋克青 摄)
1
-THE FIRST-
把扫地拖地擦桌子当成勤奋
很多人以为,天天在办公室打扫卫生,并且被领导看见,就会获得赏识和重用。
其实不然。
一个朋友讲过单位里办公室主任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办公室主任这个职位,是企事业和机关单位里的重中之重,是上传下达的关键,在这个职位上的人,既要让上级领导满意,又得工作能力强,让各业务部门顺利运转。
可朋友单位里的办公室主任,却是这样一个人:
每天中午一到饭点,这位办公室主任就会守在电梯口,一只脚踩在电梯里,牢牢占据这个电梯的使用权,只等领导从办公室出来,马上就能走进“专梯”;得知领导喜欢吃面食,他就叮嘱食堂多做面食、少做米饭,以至于单位食堂的主食全是大馒头。
为了让领导办公室整洁舒适,这位办公室主任安排并盯着四五个年轻人,轮流给领导扫地拖地擦桌子,务必做到一尘不染。
但是这位办公室主任的结局却是非常凄惨,为什么?
朋友说,整天忙着按电梯、嘱咐食堂蒸馒头、给领导擦桌子的办公室主任,业务水平却是一塌糊涂:
半年时间里,经他手的10个文件能批错3个,更严重的是,因为他漏掉了上级单位的一个文件,而导致本单位被当成了负面典型,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让领导颜面尽失。
“某些干部,最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别去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业务水平再差也要学,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滚!”
在领导对这位办公室主任严厉批评后,他最终不但没能晋升,反而离开了单位。
朋友口中的这位办公室主任,在企事业单位里不是个例。在领导眼里,任何人来到单位的主要目的,都是干工作,一切其他事情都应围绕并且服务于这个目的。提升业务能力才是行走职场的硬核,而不是让别人在背后议论你:“天天只知道抹桌子,正经事儿不去干。”
2
-THE SECOND-
只讲道理
这一点,指的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懂得变通、认死理。
一位体制内前辈说:在单位里,如果你总是自恃饱读诗书,事事追求“举世皆浊我独清”,崇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那么你也会因此令领导和同事觉得另类、孤僻、不合群。
比如,看到别人人前人后说好话,你觉得这是在拍马屁,是“正人君子”所不能做的。因此会发自内心看不起别人,会以“不同流合污”来守住内心的“道理”。
因为性格过于耿直、为人处世过于刚硬,当遇到不喜欢的人、难以接受的工作任务、听到不舒服的言行时,你甚至会表现出对抗的情绪。
实际上,这在一个单位和集体里,是不合适的。我们要讲道理,但不能认死理。
在不少人眼里,“处事圆滑”等于“阿谀奉承”,可在单位里,这只是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用的不同的方法。
事实证明,通过更聪明、更灵活的方法与领导、同事沟通交流,不仅能够让自己少走弯路,还会增加很多成功的可能性。
这就像在生活中,说话直来直去的人往往不怎么讨人喜欢,因为太直接的语言会伤人;而“会说话”,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涵养和情商。
《叶问》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处事树为模,本固任从枝叶动。立身钱作样,内方还要外边圆。
再比如,一个骰子抛出去跑不了多远;玻璃球则可以跑得很远,因为它圆。这正是我们在单位里为人处事的道理:内心的准则自己要清楚、明白,要遵守;可以变的,是我们的方法。
3
-THE THIRD-
掏心窝子
很多企事业单位里的过来人都有这样的感触:
在职场上和人掏心窝子的后果,很可能是你把别人当朋友,人家当你是“傻子”。
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在单位里,领导经常带你出入各种应酬场合,还会单独请你吃饭,甚至互送小礼物,你就以为你跟领导的关系已经非常好了,是“铁瓷”。
其实不然。
事实是,当你因为某件事不听领导安排,挑战了领导权威,甚至是打了领导的脸时,他同样会想办法让你走人。
和领导关系再好,也要记住你们之间最核心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领导的出发点,永远是单位和个人利益第一位,不可触碰。把握住这条界限,你就会知道自己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了。
除了领导,对待同事也一样。关系再好的同事,只要你们在同一个公司和单位,就永远会有竞争关系存在。在利益面前,谁也不敢保证表面和善的关系是否会变,你眼中“人很好”的同事,是否会成为背后捅你一刀的那个人。
4
-THE FOURTH-
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是职场上一种非常常见的消极短视心态,也是对自我发展的设限。
很多人认为,我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1万元,而我的工资只有8000元,所以我就只干8000元的活,多一点也不干。干完了自己认为值8000元的活,就开始摸鱼。
并且总是把诸如此类的牢骚话挂在嘴边:“给我多少钱呀,希望我做那么好,希望我做那么多!”“凭什么呀?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出多少力!”“我干得再好,还不是为老板干的?”“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打工思维。
在很多职场前辈看来,这是一种最错误的,也是最耽误自己的心态。因为,不管你身处何种位置,为何工作,其实你都是在为自己打工。
表面看来,这些“精明人”没有吃亏,但长远来看却损失惨重:逃避工作、推卸责任,一辈子也很难得到提升,还不得不整天为眼前的工资伤脑筋。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忘记了工资背后更为珍贵的东西。比如,工作给予了你锻炼和提升能力的机会,工作丰富了你的经验,在工作中你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格、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所有这一切所蕴含的是你将来提高薪水和提高职位的基础。
别忘了,要赚钱,要先让自己更值钱。
5
-THE FIFTH-
再等等
面对单位里的机会,很多人总是抱着“再等等”这样的想法,总想着等自己强大了、准备好了再做某件事。殊不知,这样会错过很多机会。
一位在体制内单位工作多年的前辈说:职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容不得半点等待。
比如,办公室某岗位空缺,你想过去锻炼锻炼,但担心自己文笔不够、沟通协调能力不强,纠结自己万一在这个岗位上干不好怎么办。
纠结来纠结去,你决定等自己练够了本领再做打算。
可是,一个月两个月、一年过去了,你发现自己并没有在这些方面精进什么,而那个岗位已经被人占了。
其实在职场上,常常是岗位培养人、成就人,而不是人选择岗位。
所以说,面对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边努力争取,一边做好能力上的储备,而不是等待。
6
-THE SIXTH-
小富即安
工作上,有很多人在取得了一定业绩和财富之后,就开始安于现状,“不想去折腾了”。
知足常乐是美德。可是,在一些成功人士看来,知足并非意味着“小富即安”。尤其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如果只有安于现状的“小目标”,只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到头来不仅留不住“富”,而且也守不住“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忧患意识要转化为奋起直追的状态,才能避免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最终望尘莫及。
自然界中,生物各有成长规律,虾蟹蜕皮一次,才能长大一圈。成长必经蜕皮,蜕皮助推成长,只有上前一步,才能迎来更加强大的新阶段。“小富”时恰是个人取得突破性成长的机遇期,也是自满“掉队”的危险期,立新破旧,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行稳致远。
明朝大臣、思想家方孝孺说:“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不安于现状的人,才能够越走越远;不愿意屈居人下的人,才能够越走越高。
“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不能有太多欲望,不能被欲望控制了心灵、蒙蔽了双眼,但是一个人必须要有想法,要不断建立新的目标。例如,在学习方面,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方面,要敢于创新,提高效率;在赚钱方面,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存款和财富。
能成大器的人,都是敢于折腾的人,虽然每一次折腾,不一定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不折腾,注定什么都得不到。人生其实是一场逆旅,不进步,就会退步。做人,不要为自己的人生设立上限。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
使用须知:
文章已获得转载授权,
需要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联系。
本文亦在今日头条、大鱼号、搜狐号、
一点号、趣头条、百家号、
微博、企鹅号、快传等平台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