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全球前十跨国药企9家确定参展!第四届进博会筹展继续推进,第五届招展已启动

(原标题:全球前十跨国药企9家确定参展!第四届进博会筹展继续推进,第五届招展已启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表示,进博会将进一步助力“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

随着第四届进博会日益临近,筹备工作也逐步深入,参展商采购商对接会、招商路演等活动先后举行。此外,进博局宣布,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招展现已全面启动。

近日,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进博会的工作在《规划》第四章被明确列为“创新发展对外贸易”重点举措之一。《规划》指出,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完善会展业发展协调机制,提升区域性展会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性、市场化品牌展会。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模式。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博局”)表示,“十四五”期间,进博会将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发挥重要展会平台作用、增加优质产品进口、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深化与各经济体贸易合作等多个方面,助力“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第四届进博会将深化防疫专区

8月11日,第四届进博会首场线上招商路演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此次招商路演主要面向第四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采购商和专业机构等。

招商路演现场,进博局副局长刘福学及进博局工作人员介绍了本届进博会医药及医疗器械招商进展,辉瑞、强生、雅培、罗氏、美敦力等参展企业纷纷表示了对本届进博会的期待,希望向中国消费者展示企业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进博会公共卫生专区帮助推动中国防疫事业进展。

刘福学表示,前三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和医药保健品展区意向成就额逐年增长,体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本届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和医药保健品展区将继续设立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和康复养老专区,并创新设立生物医药专区和创新孵化专区,继续展示创新前沿领先的医疗产品和服务,促进交流及成交。

在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公共卫生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本届进博会也延续了上一届的创新,再次在医药保健展区设立了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展示国际先进的公共卫生防疫医疗技术。

辉瑞中国疫苗市场负责人车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可以将抗疫产品,例如防护装备和疫苗等,聚集起来以便于采购方“一站式”获得所需产品。

此外,面对不断反弹的疫情,车艳期待在公共卫生防疫专区看到是否有新的解决方案,在疫情可能会常态化的当下如何控制疫情同时帮助中国保持正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有序进行,希望公共卫生防疫专区能够起到“桥梁和组织协调”的作用。

进博局也表示,今年进博局将继续优化设置,结合全球疫情新特点及疫情常态化下关注的热点,就公共卫生管理相关技术成果做更多展示。路演中,进博局也展现了计划在相关专区中设立的未来诊所互动体验,帮助与会人员直观体验先进诊疗科技。

路演现场,进博局宣布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招展现已全面启动。据悉,第五届进博会已有20多家企业率先签署第五届进博会参展协议,7家境内外合作伙伴签署长期合作协议。

跨国药企点赞进博会溢出效应

据进博局介绍,今年进博会展区已经超过73000平米,整个展区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其中医疗展区续签率超过90%,将有逾300家企业参展。具体来看,世界500强企业超过70家,全球排名前十的制药企业中有9家确定参展,全球排名前十五的医疗器械厂商有12家参展。

随着进博会越办越好,参展商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第四届进博会,多家跨国药企将展出新品。

强生中国总裁委员会成员、政府事务副总裁阙非表示,第四届进博会,强生将在医疗器材、制药、消费品和全视业务领域展出覆盖整个人类生命周期的创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大量全球首秀、亚洲首秀、中国首秀产品。

罗氏制药中国副总裁隆伟利表示,第四届进博会,罗氏将继续带来重磅产品与创新成果等个体化医疗解决方案。

雅培心脏节律管理业务中国区总经理张焱表示,将在第四届进博会展示百余款尖端科技和创新成果,多款是“中国首秀”。

辉瑞中国疫苗市场负责人车艳表示,第四届进博会,辉瑞将再次以双展台亮相,主展台将为行业和公众带来肿瘤、疫苗、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罕见病五大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案。

美敦力大中华区公共事务高级总监唐宁表示,第四届进博会美敦力将携包括神经外科、脊柱手术、心血管、智慧外科、重症、消化及肝脏、肾健康、糖尿病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产品亮相。

此外,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显著。车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进博会为辉瑞这样以创新药及疫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提供很好的机会,加速了相关药品入华审批的速度。

隆伟利表示,过去三年,罗氏多款突破性创新产品借助进博会的开放窗口,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作者:施诗,实习生王梓涵 编辑:陈庆梅)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