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双汇的多事之秋——8月16日雪球直播回顾

来源:雪球 作者:villike 2021-08-17 03:37: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双汇的多事之秋——8月16日雪球直播回顾)

本文是8月16日,我在雪球直播的文字版,回看链接:

网页链接

A股的猪肉大王——双汇发展,最近进入了多事之秋。

先是最近让吃瓜群众大跌眼镜的“废太子”事件,一举把公司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接着,最近双汇的母公司万洲国际发布公告称,万隆辞任公司行政总裁,这很难让人,不把本次辞任与前述事件联系起来。

正当社会各界,还在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反复揣测的时候。

8月12日晚,双汇发布2021年的半年报,公司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半年报显示,双汇2021上半年,营收、利润双降。

营收348亿,同比下降4%,归母净利润25亿,同比下降17%,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惨,只有23亿,同比下降18%。

双汇是怎么了,还有希望吗?

在这个双汇的多事之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家公司的处境和面对的未来。


01 业绩下滑,但还在历史高位

上半年,双汇的加权ROE只有10%,这在双汇近十年的历史上,几乎是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除了2011年情况特殊以外,其余年份半年的ROE,最低也有12%,一般集中在14%-17%之间。

但是,ROE毕竟是一个结果性的指标,营收和净利润的情况,能给我们更直观的感受。

前文说过,2021上半年,双汇营收348亿,同比下滑4%。

看似下滑,但纵观双汇历史,这348亿,可是双汇历史上第二高位,远高于2019年的254亿,以及2018年的236亿。

再看归母净利润,2021上半年是25亿,同比下滑17%。

但这同样是双汇历史上,排名第二的年份,高于2018年和2019年,这两年都是24亿左右。

再来分业务看看,双汇的核心业务,是肉制品和生鲜品。

今年上半年,肉制品的单价和销量,基本都是稳定的,单价在1.8万/吨左右,销量77万吨,都与2020年基本相同。

生鲜品,上半年营收210亿元,比起上年同期的239亿元,有明显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单价下降20%造成的。

同时,生鲜品的销量,在低猪价的刺激下,有所上升。

这两者共同作用,造成了前述的,生鲜品收入下滑12%。

公开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国猪肉批发价,从2月中旬45元/公斤,开始一路下滑,截止6月下旬,已经逼近20元/公斤,跌幅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惨烈的猪价下跌背景下,双汇上半年的生鲜品销量,依然是历史第二高的水平。

这远高于2016-2019年,这期间,生鲜品的营业收入,基本都在150亿左右浮动。

由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虽然上半年,由于猪价的下跌,给双汇的经营带来了很大困扰。

但是,双汇的收入和利润,依然是处于历史高位,并没有经营迅速恶化的迹象。


02 多种因素造成利润下滑,但并不改变公司质地

上述分析,主要围绕营业收入展开,再来具体看看,双汇的利润变化。

上半年,双汇营业收入348亿,营业成本292亿,毛利56亿,相比上年同期,减少6亿。

如果直接看到归母净利润,会发现,上半年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也是减少了6亿。

所以,要分析双汇上半年净利润变化,及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当然要关注期间费用等因素的变化。

但另一方面,毛利润的减少,也值得投资者投入精力思考。

在年报管理层分析部分,提到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是“2020年冻品盈利基数较高……中外价差收窄进口肉盈利下降”。

根据双汇2020半年报披露,双汇通过控股股东罗特克斯,从国外购买了76亿的肉,而这一数据在上一年,也不过15亿。

根据万洲国际2021中期业绩披露显示,上半年,中国的平均生猪价格,约为4美元/公斤,下降24%。

而美国的平均生猪价格,约为1.58美元/公斤,上涨66%。


在这种“一升一降”的背景下,去年通过大量进口低价猪肉“套利”的行为,也就很难实现了。

如上述部分所说,这是在猪价剧烈波动下,势必会出现的局面,更不用说还是两国的猪价波动,想要削峰填谷,更是难上加难。

再来看看,从毛利润到归母净利润之间,变化较大的科目,主要是销售费用、资产减值和所得税三个。

上半年,销售费用14亿,同比增长13%,大约多了1.5亿。

从报表附注得知,主要的异动科目,一个是运杂费多了7千万,一个是职工薪酬多了9千万。

对于前者,是相对容易理解的,毕竟生鲜品的销量,上涨了9%。

再考虑到,疫情依然在肆虐,运费的上涨是情理之中的。

对于后者,公司报告中没有进一步的说法。

截止交稿时,笔者致电双汇投资者关系人员,也没有得到回应,考虑到员工薪酬波动是难免的,后续进一步关注即可。

资产减值部分,是库存商品的跌价损失。

这是由于持续下跌的猪价,让原来在更高价位生产的商品,可变现净值低于0造成的。

这也是猪价下行周期容易见到的现象,未来待猪价进入上行周期后,这种现象会明显缓和。

所得税从2020年的7.7亿,减少至2021年的5.9亿,减少1.8亿。

该交的税收是逃不掉的,只能看做调整当期净利润的一种手段。

总的来说,从进一步分析净利润变动的明细来看,猪价的波动,对于双汇的经营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但都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存在基本面的根本变化。


03 双汇的关键在于重回增长,但这并不容易

我在之前分析双汇的一系列文章中说过:

对于双汇来说,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目前看起来都是稳固的,没有太大问题,关键在于,公司未来的增长,能否实现。

对于肉制品业务而言,自从2015年郑州美式工厂投入使用以来,似乎并没有出现理想中的效果。

这几年在年报中,提及畅销新品时,也很少提到。

倒是最近几年,“中式产品”在年报中被纷纷提及,这里,我们就很容易想到,最近双汇的“废太子”事件。

抛开这件事的是非曲折不说,我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如果网上所传万隆的风格属实,公平地说,这种风格是适合快消品行业的。

因为,快消品行业,是一个高度激烈竞争的行业,一家公司,想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立足,有好的产品固然重要。

但是,队伍的执行力、那种说一不二的执行力,往往是攻城略地的必备风格。

而这种风格,往往是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的。

说的直白点,企业一把手的风格,有时候会决定一家消费品企业的走向。

第二个,这种风格,势必会带来“一言堂”现象。

笔者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些消费品企业的董事长/总裁,做得好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暴脾气”、说一不二。

这种风格时间久了,下属必然敢怒不敢言,组织氛围也会朝着唯上的方向发展。

这种时候,一把手能否有意识地收敛、甚至引入性格不同的人,来共同领导,就显得比较关键,否则,公司难以走得更远。

第三,这件事情,本身还介于“家事”和“公事”之间。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认为,除非出现需要股东干预的实锤事件,否则,还是当做公司人事变动、将其交给管理层去处理比较好。

回到对肉制品增长的看法来。

我认为,双汇的肉制品研发投入,一直是不低的,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如果行业中能出现爆品,双汇的机会很大。

就算不在双汇,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渠道、研发能力,实现快速赶超。

对于生鲜品来说,这一直是一个难题。

这么多年来,根据公开数据,中国的屠宰市场,一直是个高度分散化的市场。

以2020年数据为例,中国猪肉产量4110万吨。

双汇当年冷鲜肉销量138万吨(当年产量有异动,以销量为口径),市场占有率不过3%出头。

而在屠宰业更成熟的美国,屠宰龙头史密斯菲尔德(也是双汇的“兄弟公司”,同属于港股上市公司万洲国际)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30%以上。

这么多年来,双汇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渐提升,只是速度缓慢。

在2010年及以前,双汇市场占有率连1%都不到,大约在0.7%-0.9%之间。

如今,虽然达到3%,但依然有大量的市场空间。

只可惜,理论上的市场空间,不一定会成为现实。

根据笔者观察,在我国,屠宰业的集中度迟迟无法提高,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中国的猪肉交易,主要发生在农贸市场。

而农贸市场中,热鲜肉由于看起来新鲜,更受到买菜大众的欢迎。

第二个,屠宰过去往往是地方小农户和小厂的业务,地方政府往往会为他们提供或明或暗的保护,以确保就业、保证税收。

第三个,虽然大厂由于屠宰规模大,有精细化分割能力强等规模优势。

但由于环保、检疫等成本,往往最后还是会落在大厂头上,所以,总的来说,大厂不一定相对于小的屠宰点,有明显成本优势。

第四个,屠宰业务的主要原材料是生猪,固定成本在屠宰的营业成本中,占比不到5%。

这就使得,这个业务的规模效应不够明显,小的屠宰点“游击队”一样地运作,没有太大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因为上面几个原因,屠宰在中国的集中度,一直无法快速提高,这不光是双汇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行业的现状。


04 小结

双汇上半年的业绩变化,更多是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的。

未来若外部环境改善,双汇的业绩,可以期待有不错的表现。

但双汇要面临的真正问题,还是如何找到未来增长点的问题。

不管是在肉制品上找到新的方向,还是能“巧妙”突破生鲜品的固有瓶颈,这都是考验双汇现有管理层、乃至下一届管理层的一道高分综合题。

@今日话题 #双汇营收利润双降# $上证指数(SH000001)$ $双汇发展(SZ000895)$#财报大炼金# @雪球路演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