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腾讯投资成立芯片公司!)
8月20日,据企查查显示,燧原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燧原智能”)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立东,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
(源自企查查)
经查发现,燧原智能由腾讯关联公司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燧原科技”)100%控股,而在燧原科技的股权结构中,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持股20.47%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燧原智能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等等。
OFweek电子工程网了解到,燧原科技成立于2018年3月,专注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平台,致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普惠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算力、高能效比、可编程的通用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产品。其创新性架构、互联方案和分布式计算及编程平台,可广泛应用于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互联网、金融及智慧城市等多个人工智能场景。
燧原智能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EO的赵立东先生拥有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硕士学位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曾于2014年12月加入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主管半导体投资相关工作。2015年3月兼任紫光集团旗下锐迪科微电子公司总裁,董事,负责公司管理包括战略,市场,销售,运营部门以及投资并购,公共事务等。2017年3月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重大专项的谈判和筹建。在加入紫光集团前,赵立东曾在硅谷工作超过20年,并先后出任管理,研发和市场等多个职位。2007至2014年服务于AMD,历任计算事业部高级总监,负责CPU/APU产品规划,市场分析及拓展;产品工程部高级总监,负责CPU/GPU/APU及多个相关核心IP的研发,团队规模超过千人,并参与成立中国研发中心。
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EO 赵立东 源自燧原科技官网
燧原科技旗下的产品包括面向数据中心的第二代人工智能训练加速卡、面向云端数据中心的高性能人工智能推理加速卡以及面向数据中心的高性能人工智能训练加速模组。除此之外,还提供基于人工智能领域专用处理器架构设计的邃思2.0芯片和燧原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及编程平台等。结合腾讯过往的芯片投资经历跟母公司的研发方向来看,新成立的燧原智能或将发力AI芯片领域。
发力芯片布局,BAT“各有千秋”
半导体行业近些年来站上风口,无论是国家还是市场都很重视。庞大的资本涌入更是造就了各种各样芯片企业的诞生,其中尤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也相继加入这一阵营。
在今年年初,燧原科技以18以人民币的C轮融资创下了开年以来AI芯片领域第一笔超10亿元规模的融资,包括中信产业基金、中金资本旗下基金、春华资本领投,腾讯、武岳峰资本、红点创投中国基金等多家新老股东跟投。
腾讯投资董事总经理姚磊文称,在燧原成功流片后,目前已与腾讯基于业务真实场景开展了深入合作,证明了其执行力和落地能力,以及与腾讯的强协同效应。此次共同成立的半导体公司或为两家更进一步的体现。
腾讯
看起来腾讯下场造芯比百度跟阿里都晚,但其实腾讯的造芯之路布局已有一段时间。2016年,腾讯跟阿里一起领投了美国AI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Barefoot Networks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编程芯片Tofino,该芯片可以每秒6.5兆的速度处理网络数据包,比目前市场上任何芯片快两倍。
紧接着,腾讯又在2018年投资了燧原科技。此后,腾讯又连续3次加码燧原。去年12月燧原科技发布了首款面向云端数据中心的AI训练芯片“邃思”及加速卡“云燧T10”。
对于腾讯而言,作为芯片领域的新进者,收购和投资无疑是实现造芯梦的一条捷径。直到今年7月,腾讯招聘官网出现多个芯片研发岗位信息,包括芯片架构师、芯片验证工程师、芯片设计工程师等,工作地点可选北京、上海、深圳等。对此,腾讯相关人士回应称,基于一些业务的需要,腾讯在特定的领域有一些芯片研发的尝试,比如AI加速和视频编解码,但并非通用芯片。这不免让人们猜测,投资多年,腾讯也终于要走上“自研”的道路了?
阿里
2017年10月,阿里宣布成立达摩院,研习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十八般武艺。其中,芯片领域成为了达摩院重点发力的方向。
2018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整合阿里达摩院下半导体部门和收购的中天微电子,专注芯片研发。不到一年时间里,“平头哥”正式发布新款芯片——玄铁910(XuanTie910),阿里巴巴声称:该芯片为业界性能最强的一款RISC-V处理器。玄铁910可以用于设计制造高性能端上芯片,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2019年9月云栖大会上,阿里推出了号称“全球性能最强的AI芯片”含光800,这不仅是阿里巴巴第一颗自研芯片,也是阿里巴巴平头哥成立之后第一款正式流片的芯片。它主打推理,主要用于云端视觉处理场景,性能打破了现有AI芯片纪录,性能及能效比全球第一。
此外,自2017年开始,阿里先后投资了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商汤、旷视科技、恒玄科技等芯片公司。重金投资下,阿里几乎已将诸多独角兽“一网打尽”。
百度
不得不说,在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当中,百度在芯片领域上的投入时间更早,成果也更显丰硕。就芯片发展史来看,百度造芯可谓是“十年铸一剑”。
不同于其他公司的高调宣传,百度在2010年就开始基于FPGA做AI架构的研发,“昆仑”系列就是百度下场造芯的第一个代表作。从2018年宣布正式发布昆仑AI芯片,到2019年流片成功,再到2020年昆仑1量产,昆仑1累计出货量已超2万片,被广泛应用在百度搜索引擎和百度智能云生态伙伴等“AI+”场景。
在8月18日举办的2021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重磅宣布,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百度昆仑AI芯片——昆仑芯2实现量产。据悉,昆仑芯2采用7nm制程,搭载自研的第二代XPU架构,相比一代性能提升2-3倍,适用云、端、边等多场景,未来将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助手等多个场景大显身手。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还在今年6月将旗下昆仑芯片业务独立成立了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并由百度芯片首席架构师欧阳剑出任昆仑芯片公司CEO。欧阳剑表示,目前数据中心、智能汽车、手机乃至PC等领域对智能计算的需求很大,因此,百度决定成立新公司,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在智能计算和半导体领域打造出领军企业。的确,为了让某个业务发展得更好,成立一个独立的新公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和发展空间。
除了“昆仑”系列以外,百度还拥有另一大芯片利器“鸿鹄”系列,鸿鹄芯片专注智能语音领域,主打超低功耗、实时处理、高精度等核心能力。尤其是在小度音箱上搭载的百度鸿鹄芯片,其出货量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位列全球第三。由昆仑和鸿鹄芯片的研发和使用来看,百度的造芯之路无疑比阿里和腾讯更为成熟。
小结
总的来看,BAT对待芯片产业的策略各不相同。百度更多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阿里除了自主研发,以初创公司的投资为主;而腾讯看起来目前的精力还是放在了投资上。
随着“AI+产业化”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不断壮大,智能化应用场景赛道不拓宽和细化。面对AI算法对算力、任务处理性能的特殊需求,传统芯片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快速迭代需求。而BAT这些原先就具备了强大互联网技术的科技企业,若是能在此风口下实现“软硬通吃”,其自研芯片发展优势会进一步凸显,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