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赵伟:“宽”信用?言之尚早)
来源:金融界网
作者:赵伟
近期,市场“宽”信用预期有所升温。实际的信用环境,会否如大家预期那样的变化,从收缩到扩张的驱动是什么?本文梳理认为,信用“收缩”尚未结束。
一问:信用环境从收缩转向扩张?从政策“退潮”到需求走弱,信用收缩延续
社融大幅回落、财政发力期待下,近期“宽”信用预期有所升温。2020年11月以来,信用环境持续收缩,7月社融存量增速降至10.7%、为历史次低水平,距离历史最低仅0.4个百分点。伴随信用“收缩”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市场对政策托底的期待较高;近期地方债发行的加快,进一步推升了“宽”信用预期。
从政策“退潮”带来的融资收缩,到实体融资需求走弱,信用“收缩”仍在继续。本轮信用“收缩”,与企业和居民贷款回落、非标收缩、地方债发行偏慢等直接相关;背后的核心驱动,与我们2020年底以来反复提示的三条“收缩”逻辑一致,政府杠杆行为拉动减弱、地产调控的影响显现、通道业务压缩加快非标收缩。伴随经济回落,实体需求走弱,对信用环境的影响也逐步显现,票据冲量增多。
二问:以史为鉴,信用“收缩”如何终结?多伴随稳增长加码、地产政策放松
回溯历史,每一轮信用环境的收缩,均经历从政策调控下的“被动”收缩,到需求走弱下的“主动”收缩过程。2010年以来,信用环境经历了三轮信用“收缩”阶段,分别始于2010年初、2013年年中和2017年年中,其中,第一轮主因信贷政策收紧下贷款的回落,第二轮和第三轮均缘于监管加强下,非标融资大幅收缩;随后,地产下行周期融资收缩,及实体融资需求走弱等,进一步强化信用收缩。
经验显示,信用环境从持续收缩到重回扩张,多伴随稳增长加码、地产政策放松等。随着信用“收缩”影响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升政策维稳的紧迫性;传统逆周期调控下,财政刺激加码、地产从调控转向放松,带动基建和地产融资明显增多,进而终结信用收缩,前两轮均是如此。第三轮信用环境从收缩到扩张,直接受益于财政加码下地方债放量,及棚改货币化和宽松外溢下地产温和扩张。
三问:信用环境,未来如何演绎?政策保持定力聚焦结构,信用收缩尚未结束
不同以往,本轮地方债务监管、地产调控等政策定力较强,对相关链条融资的影响或仍将持续。年初以来,关于地方债务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堵住城投债、信贷等新增隐性债务的渠道,进而约束了地方政府广义杠杆行为;而跨周期调节下,财政政策结构性发力为主、总量刺激有限。地产调控政策的定力,也明显强于传统周期;三条红线、贷款集中度等指标考核,对房企融资的影响尚在持续显性中。
传统两大引擎受限的同时,实体融资需求的走弱,决定了信用“收缩”尚未结束,“宽”信用言之尚早。地方债务监管、地产调控等影响的加速显性化,及实体需求走弱带来的融资收缩,或进一步强化信用“收缩”,维持全年社融增速10%左右的判断。地方债供给放量、基数因素等,可能导致社融增速年底有所回升,但非标收缩、需求走弱等拖累下,代表企业中长期资金来源的有效增速或持续回落。
风险提示:经济压力加大,债务风险暴露。
报告正文
一问:信用环境,从收缩转向扩张?
社融大幅回落、财政发力期待下,近期“宽”信用预期有所升温。2020年11月以来,信用环境持续收缩,7月社融存量增速降至10.7%、为历史次低水平,距离历史最低仅0.4个百分点。伴随信用“收缩”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市场对政策托底的期待较高;近期地方债发行的加快,进一步推升了“宽”信用预期。
本轮信用收缩,基本沿着我们前期提示的三条逻辑在演绎:政府杠杆行为拉动减弱、地产调控影响显现、非标收缩加快等。本轮信用“收缩”,与企业和居民贷款回落、非标收缩、地方债发行偏慢等直接相关;背后的核心驱动,与我们2020年底以来反复提示的三条“收缩”逻辑一致。在报告《2021年,信用“收缩”之年》中,我们提出信用“收缩”或成为2021年主线,主要理由包括:(1)政府杠杆行为对信用环境的拉动趋于减弱;(2)随着“防风险”加强、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通道产品等的压缩或加速非标收缩;(3)地产调控等政策影响的逐步显现。
从政策“退潮”带来的融资收缩,到实体融资需求走弱,信用“收缩”仍在路上。伴随经济逐步修复,政策重心回归“防风险”、“调结构”,对地产调控和地方债务监管明显加强,前期修复加快的基建、地产投资等先后回落。而疫情反复对线下活动的干扰,及出口支撑的逐步减弱等,导致实体需求进一步走弱。票据融资已连续两个月大幅冲量、票据转贴利率大幅回落,指向实体融资需求走弱的迹象越来越显著(详情参见《信用“收缩”远未结束》)。
二问:以史为鉴,信用“收缩”如何终结?
回溯历史,信用环境从收缩到扩张阶段,呈现收缩持续时间长、扩张时间相对短的特征。2010年以来,信用环境经历了三轮完整的从收缩到扩张阶段,分别始于2010年初、2013年年中和2017年年中,均经历长达2年以上的收缩过程中,第一轮主因贷款回落,第二轮和第三轮缘于非标融资大幅收缩;信用扩张时长多较短,尤其是前两轮、仅10个月左右,第三轮受益于疫后政策托底、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每一轮信用环境的收缩,均经历从政策调控下的“被动”收缩,到需求走弱下的“主动”收缩过程。2010年以来的三轮信用收缩,均直接缘于政策收紧,例如,经济过热下,2010年信贷政策全面收紧导致贷款大幅下降、上半年同比大减少超过2.7万亿元;2014年至2015年银行与非银同业业务监管加强,及2018年“资管新规”后统一监管,均导致信托贷款等非标融资大幅收缩。地产调控收紧下,地产相关融资的收缩,及实体融资需求走弱等,进一步强化了信用收缩。
信用环境从持续收缩到重回扩张,多伴随稳增长加码、地产政策放松等。随着信用“收缩”影响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升政策维稳的紧迫性;传统逆周期调控下,财政刺激加码、地产从调控转向放松,带动基建和地产相关融资明显增多,进而终结信用收缩,前两轮均是如此。第三轮信用环境从收缩到扩张,直接受益于财政加码下的地方债明显放量,及棚改货币化和宽松外溢下地产温和扩张。
三问:信用环境,未来将如何演绎?
不同以往,当前对隐性债务的强监管,约束了政府广义杠杆行为;而跨周期调节下,财政结构性发力为主、总量刺激有限。疫后政策托底下,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等杠杆的大幅抬升,加快了债务压力的显性化、信用风险频现,使得当局对地方债务的重视度明显上升(详情参见《政策半月谈第1期:从地方债务说起》)。2021年年初以来,关于地方债务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堵住城投债、信贷等新增隐性债务的渠道,进而约束了地方政府广义杠杆行为。跨周期调节下,财政政策注重提升效能、结构性发力为主,而项目质量、债务压制下,财政资金撬动的杠杆也有限(详情参见《财政“后置”,对经济的影响?》)。
地产调控的定力也明显强于以往,对房企融资的硬性考核指标,决定了相关融资收缩尚未结束。相较于以往,本轮地产调控手段更加侧重房企融资监管(详情参见《地产调控,这次不一样?》),从非标、银行开发贷款、按揭贷等多方面,加强房企债务风险的控制,导致相关融资明显收缩。地产调控政策的定力,也明显强于传统周期;三条红线、贷款集中度等指标考核,对房企融资的影响尚在持续显性中。
传统两大引擎受限的同时,实体融资需求的走弱,决定了信用“收缩”尚未结束,“宽”信用言之尚早。地方债务监管、地产调控等影响的加速显性化,及实体需求走弱带来的融资收缩,或进一步强化信用“收缩”,维持全年社融增速10%左右的判断。地方债供给放量、基数因素等,可能导致社融增速年底有所回升,但非标收缩、需求走弱等拖累下,代表企业中长期资金来源的有效增速或持续回落。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本轮信用收缩,基本沿着我们前期提示的三条逻辑在演绎;从政策“退潮”带来的融资收缩,到实体融资需求走弱,信用“收缩”仍在继续。
(2)回溯历史,每一轮信用环境的收缩,均经历从政策调控下的“被动”收缩,到需求走弱下的“主动”收缩过程;信用环境从持续收缩到重回扩张,多伴随稳增长加码、地产政策放松等。
(3)不同以往,本轮地方债务监管、地产调控等政策定力较强,对相关链条融资的影响或仍将持续;同时,实体融资需求的走弱,决定了信用“收缩”尚未结束,“宽”信用言之尚早。
风险提示:
经济压力加大,债务风险暴露。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 “宽信用”言之尚早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3日
报告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