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中的银行机遇:面向新领域 探索新做法

来源:金融界 2021-08-27 09:22: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中的银行机遇:面向新领域 探索新做法)

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标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作为在金融业体量中占比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无疑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等领域,上海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也在其他地区得到推广和借鉴。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本次《规划》的发布,结合了当前形势和经济金融可能出现的新特征,涵盖了更多全新的领域,这对于银行业来说无疑是探索创新的良好契机。值得关注的是,借着这样的“东风”,银行业将会有哪些新动作?

银行业自身创新发展将提速

“此次《规划》将金融支持创新发展放在主要任务措施的开篇,特别强调了促进金融业自身的创新发展。”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银行业而言,未来将从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维度来推动。

根据《规划》,鼓励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支行、科技金融等专营机构,同时为科创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财务顾问、投贷联动、并购金融等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金融产品。

“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是一个重要选项,目前已有所布局,未来将可能取得长足发展。”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上海市分行长三角金融研究院院长张兴荣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设立专业化经营机构,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提供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接下来,该行将发挥“总行在沪”的区位优势,充分把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机遇,研究赋予上海市分行更大自主权,以新模式、新打法在上海打赢“主场战役”。

“为科技创新和创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提供规模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对很多银行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银行只有在客户选择、产品研发、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才能构建起适应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覆盖特定产业全产业链的新商业模式。通过创设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有利于银行开展体制外创新。”张兴荣表示。

进军养老和健康金融新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完善养老、健康金融服务体系”是本次《规划》中新增的内容,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目前来看,银行业对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在养老金业务、养老产业融资和养老个人金融服务等主要领域取得明显进展。有的银行已经实现了全牌照养老金资产管理服务,养老行业信贷投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养老个人金融正在向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养老金融、健康金融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从需求侧来看,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可能在今年或明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对养老金融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从供给侧来看,供给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则影响了养老金融发展和居民养老资产积累。具体表现为,专业的养老金融机构缺乏、拳头养老金融产品缺乏。

娄飞鹏强调,银行业发展养老金融需要在供给侧多下功夫,其重点不仅是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张兴荣建议,银行机构应利用上海资本市场优势资源,加大个人养老产品研发力度,形成存款、理财、保险、投资组合等全方位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和定制化服务模式。加大针对企业的普惠养老贷、医养结合贷等的资金投入,探索采取多元化投融资工具,支持企业扩大适老产品及服务供给。

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有效路径

我国已在去年提出双碳目标任务,此次《规划》则首次提出基本确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率先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

“上海科技基础雄厚、金融资源聚集,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较好。根据统计,2020年上海绿色金融科技企业的注册资本超过13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一。银行机构可以借助此优势,在绿色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例如,建立绿色信贷大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等。”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数专家均认为,上海在碳金融市场发展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7月中旬,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运营,这一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设在上海。此外,在过去十多年的碳市场试点时期,上海也不断探索碳基金、碳质押、碳配额远期等碳金融产品创新。这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了契机。

汪惠青认为,虽然目前金融机构尚不能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但金融机构可以尽早布局相关业务。例如,提供开户、结算、存管等碳金融基础服务;积极发展创新抵质押、绿色资产证券化等融资类产品,以帮助履约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拓展碳托管、碳理财、碳咨询等碳资产管理服务等。

此外,央行于近期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商业银行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进入倒计时。在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的目标下,上海市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也具备更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基于此,银行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在上海积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相关试点工作。” 汪惠青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