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问平安,揭开“健康管理+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全新康养生态)
8月26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中报显示,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18.36亿元,同比增长10.1%;年化营运ROE达2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0.5亿元,同比下降15.5%;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0.88元,同比提升10%。经董事会批准,拟使用自有资金实施50-100亿元A股股份回购,管理层承诺对本公司股份进行增持。
随着半年报的披露,平安也正式向外界介绍了最新的康养布局。“除了‘保险+健康管理’外,平安还将集中布局‘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居家养老’两大领域。”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在老龄化程度加剧、康养市场迎来黄金期、国内政策持续利好的大环境下,平安大力布局康养是大势所趋,也是多年来在金融、医疗、科技领域积蓄已久的能量催化。
平安要做怎样的康养?
从当前国内养老机构来看,根据银保监会近期调研,我国的养老社区在战略定位、发展规划、主要运作模式、相关业务流程等各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亟需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逻辑,以及具有引领意义的优秀范本。
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险企的重心落在中高端养老机构上,超高端养老机构匮乏。天风证券分析称,目前核心城市高端养老需求增长迅速、供需关系不匹配,亦催生了我国高端养老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遇。
如此现状下,平安用一套完整的康养生态体系,以及一个超高端康养品牌,找到了突破行业同质化的路径。
用一句话概括,平安要打造的是一个涵盖健康管理、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全客群、全流程、多层次、多元化的康养生态链。通过“产品+服务”的模式将外延服务内化为金融价值,在行业向价值转型的档口探索增长新引擎。
从高端康养层面来看,平安于今年5月推出超高端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以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按照平安的说法,这一超高端康养项目选址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以金融、医疗和科技为依托,为客户打造了集智慧生活场景、全方位医疗服务、日美国际照护团队等为一体的高品质医养结合康养项目。
据了解,颐年城一期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量高端群体的“抢购”,二期也即将上线。陈心颖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高端养老项目正按前期规划稳步推进,未来将全面布局北上深等核心城市。
平安臻颐年作为康养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不仅弥补了国内超高端康养市场的空白,也为康养行业发展注入新思路。当然,平安康养布局绝不仅限于此,居家养老显然是一块更大的“蛋糕”。
根据国家政策规划,中国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鼓励90%居家、7%社区、3%集中养老的“9073”养老格局。
为抓住90%的居家养老人群,平安近年来也正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通过“保险+居家养老”为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提供包括护理、医疗和保险在内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
据陈心颖透露,平安将利用医疗资源和科技资源让老人在家里也能得到智能监控、智能照顾,也将提供线上管家提供衣食住行、财康乐养护终十种不同的服务。平安的居家养老项目将于近期试点,并稳步推进上线。
可以看到,平安的康养业务并非零散的点状分布,而是以“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为核心的体系化物种。这套组合拳背后,离不开平安在金融、医疗和科技领域的长年布局。
平安为何能布局康养?
从整个行业来看,类似的“保险+服务”模式在险企中其实不算新鲜,但平安在金融、医疗和科技等领域的多年沉淀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赋予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光大证券指出,中国平安并非单纯的保险集团,集合保险、金融、科技、医疗生态等力量布局康养产业,有助于平安中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抢占养老产业蓝海市场。
从金融实力来看,平安作为国内险企龙头,已建立起包括寿险、产险、银行、证券、信托等在内的多元金融业务,通过综合金融发展模式打通了各业务间的壁垒并实现交叉协同,最终导向整体金融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过去20年,平安实现了收入、市值、纳税等指标年均逾20%的复合增长。即便是在行业承压的这两年,平安还是交出了营运利润双位数增长的半年成绩,彰显综合金融发展模式的竞争优势。
在深厚的金融实力号召下,医疗、科技等多方资源纷纷涌入,而平安通过不断地资源整合,赋予康养业务深入开展的底气。
目前,平安的医疗生态圈通过14家单位有机协作,以科技为抓手,纵横打通政府端、用户端、服务方、支付方,撬动医院、医生、医疗核心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累计服务170个城市,赋能超4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95万名医生。
具体从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累计注册用户量达4.01亿,累计线上咨询量近11.83亿人次,搭建起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同时构建了覆盖3000家合作医院、16.3万家合作药店的庞大线下网络。基于此,平安为客户打造AI医生、自有医生、外部医生、医大咖等四层医生体系。
生态圈所带来的庞大用户流量,无形中为金融主业积聚大量的潜在客户,扩大获客渠道,提升客均价值。数据显示,在平安超2.23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2%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3.2个,客均AUM达4.1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6倍。
从国内、国际资源整合来看,平安已于今年参与方正集团重整,不仅补足线下实体医院一子,还借助北大医疗品牌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我们参与方正重整的初衷就是通过医疗资源协同,构建‘保险+健康’‘保险+养老’的创新服务模式。”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放眼国际,平安在海外的合作医院已超1130家,并将持续构建全球医疗网络。此外,平安也进一步打通国际资源,通过与美国励建安领队的国际康复医疗团队和日本护理企业倍乐生合作,确保养老品质。
依托于强大的线上线下、国内国外资源整合能力,平安医疗生态圈化零为整,各子公司各司其职、齐头并进、相互协同。而这其中,科技作为关键抓手,与生态圈并驾齐驱,提质增效的同时也为金融注入温度。
今年的半年报中,平安科技业务依然高速增长,实现营运利润同比增长81%,并为公司带来100亿净利润。同时,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3508项,累计达3492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对于平安而言,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一直都是集团投入的主要方向。随着科技生态的搭建,其对平安金融业务和生态圈的价值也将进一步显现。“科技对平安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科技赋能金融,第二是科技生态赋能金融,第三是科技促进发展。”陈心颖表示。
平安以金融实力吸纳各界资源,以综合金融模式打通资源壁垒并实现协同赋能,以科技之力促进整体发展。正是在“金融+医疗+科技”的模式下,平安的康养生态体系得以展开并深化。
平安为何要布局康养?
如果说最初布局康养只是险企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趋势,那么当下平安的康养,则是把准了政策利好加码、市场从酝酿到爆发、大众养老思维从被动到主动、客群从年长到年轻的脉搏而为,选择黄金时机入场事半功倍。
首先从顶层设计来看,国家不断支持推进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加快以公建民营为重点的、多样化养老机构建设与改革,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而“十四五”规划中所提及的医疗、健康和养老三大国家战略层面关注的重点,正与保险行业业务和外延服务相契合。
与此同时,近期国家拟设的养老保险公司,也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的体现。这一举措不仅能唤醒大众的商业养老保险意识,也能为养老市场带来增量,为险企发力康养提供助攻。
从市场供需层面观之,由于我国养老机构起步较晚,养老机构发展缓慢、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稀缺,供给端存在较大缺口。而当下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8.7%,65岁以上老人占比13.5%,即将步入深度老龄社会,养老需求日益旺盛。
供给侧缺口、需求端爆发,无疑给养老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潜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产值将上升至13万亿元。
不少分析机构均认为,当前国内的银发经济已经步入黄金发展阶段。光大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人口老龄化,使得结构性消费潜力、专业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不断释放,而在少子化、养老健康意识增强、高净值客群占比增加的趋势下,机构养老有望进一步发展,医养结合模式迎来发展机遇。
平安在这个时候深入布局康养业务,可谓踩在了市场井喷的时点,不失为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
最后回归企业本身,养老作为险企业务的自然延伸,布局养老具有天然优势。光大证券指出,险企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需寻找稳定的投资回报,而养老社区经营现金流稳定,需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资金特征匹配。
而在整个行业由成长转向价值的档口,“保险+养老”模式将带来保险增量。如天风证券研究所述,“保险+养老”的布局可促进大额保单销售,有助于高端客户经营;打通养老产业链上下游,增加盈利渠道;长期可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穿越利率下降周期。
光大证券则预计,寿险保单与养老社区的捆绑销售作为险企促进寿险销售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运营稳健的高品质养老社区将利好险企长期发展,保守估计整体养老社区服务领域2020年潜在规模达6072亿元。
回过头看平安,在外部政策、市场、行业的趋势及内部金融、医疗、科技的加码下,其康养业务确已到了全面深入开展的阶段。反之,康养业务也将反哺平安寿险改革。如谢永林所言,平安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养老”、“保险+综合金融”这套服务体系,给寿险产品端的改革提供方向,有助于与客户的高频互动、增强粘性,更彰显了平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