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江苏“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下一步:政府从财政补贴转为建设产业集群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江苏“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下一步:政府从财政补贴转为建设产业集群)

改变产业政策的财政奖励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海平 南京报道

滤波器,一个市场价只有几元人民币的毫米级零件,却成为了某国产头部品牌的5G手机不能使用5G信号的根本原因。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类似滤波器等被“卡脖子”技术的突破,使得具备专精特新特点的中小企业越发重要。

所谓专精特新企业,即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4大优势的中小企业。江苏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指出,国家层面重视专精特新是从2013年开始,近10年来,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代表了中国企业的最高水平,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科技创新和对地方的贡献,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到目前为止,被列入国家层面的专精特新企业有3批、4762家,其中制造大省江苏有285家,在全国处于领先,而省级层面认定的有1374家,已形成了国家、省、市等多层次多梯度的培育体系。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根据有关规划,到2022年,再培育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南通、苏州、镇江等多个城市调研中获悉,不少获得专精特新荣誉的企业认为,比起来自政府层面直接的财政奖励,更加希望得到政府对人才招引和发展的帮助。

对此,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认为,在进入新发展阶段,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地方政府需要改变一贯以来的产业政策导向。

追寻创新源

来自江苏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企业取得的利润,对江苏省中小企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从产业集聚看,属于装备制造业和以医药、电子为代表的消费型新兴产业的占比达65.7%;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数最多,医药制造业企业税收产出最高。

梳理江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脉络,呈现3个特点,即长期专注主业、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这些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均在10年以上;近百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在细分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或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2020年研发投入总额为3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

周毅彪指出,专精特新企业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研发创新投入,并且是“相信、舍得、善于”,其研发投入是行业平均一倍以上,其中国家级认定的平均超过10%(研发投入占比销售额)以上。

南通汤臣汽车公司研发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2014年净利润60万,但研发投入达到730万;2016年净利润2300万,研发投入1000万。“那一阶段,来自客户具体需求的多,客户提出了材料的轻量化需求,我们的研发产品使得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单车成本平均下降了1200元,也一并解决了控制臂断裂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通过对江苏层面的专精特新企业研究发现,大约有70%的创新需求来自用户。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柳表示,对制造业持续创新模式的研究发现,来自供应商和客户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比如,控制成型工艺中用户占到90%,科学仪器占到77%,半导体和印刷工艺占67%,而线路终端设备中供应商占56%、工业气体利用占33%。

目前看,专精特新的创新源主要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并购和人才储备,其创新产品也让企业获得了高回报。

转变产业政策导向

早在2012年,江苏就率先在全国开始尝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统一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内涵和标准。到2020年底,江苏省级共扶持“专精特新”创新项目1521个,资金总额9.3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大多地方政府在“专精特新”企业评选并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或其他荣誉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也就基本上没有了下文。

对此,周毅彪指出,对待“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在认知上仍有不平衡思想,典型的就是“重大轻小、重外轻私、重招轻育。”

这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过去国家的产业政策是追求数量、规模,而这些企业所在领域是细分市场,规模有限,自身产值也有限。”刘志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但现在必须改变。从中央到地方的产业政策,需要从过去的数量赶超让位于质量和效益赶超,从追求增长速度让位于经济质量,将发展的效率第一位,数量不再是第一位。

对地方政府来说,怎样更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

“政府牵线搭桥,比奖励资金更重要。”上述汤臣汽车研发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比如,正是因为政府的牵线搭桥,其产学研产品油气弹簧就获得了国内诸多工程机械企业的重视,“耗费了4年时间,科研成果变成了赚钱产品,再经过了与用户之间的无数次测试磨合,预计2021年销售可突破2亿元。”

上述做法,其实是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的市场支持,就解决了创新产品没有市场需求的关键,提升了创新企业的积极性。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要求产品有一定的销量才能列入招标范围,创新产品就很难被购买,“政府牵线搭桥,与市场需求方一起研发实践,就能解决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解决不敢用中国企业生产东西的问题。”

财政补贴的方式往往会造成获奖专业户,并且其绩效难以评估。既然企业都认为直接给钱的意义有限,那地方如何创新支持方式?刘志彪指出,政府应当从财政补贴改为产业链支持,创造产业链生态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周毅彪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构建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集群特别是产业链的发展,瞄准中高端环节,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掌握在产业链内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控制力。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在实践中已有案例,如太仓的德资产业园,刚开始发展时才几家企业,但近几年很多欧洲企业主动过来。这一模式,更能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对地方政府来说,还需要发挥出政策计算器功能,进行智能化政策匹配,改变等企业上门表达诉求的状态,改为主动告诉企业可以申请什么政策。

也有学者认为,类似“专精特新”的评选,应该从政府让位于有权威、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体系。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在新兴领域的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

(作者:王海平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