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丨年内进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由于8月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与进口指数双双走低且持续低于荣枯线,市场在预测8月进出口数据时普遍较为保守,但实际结果却大超市场预期,显示出进出口仍然具备较强韧性。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8月我国出口2943.2亿美元,连续两月刷新月度出口纪录,同比增长25.6%,增速较7月提高6.3个百分点;进口达到2359.8亿美元,同样刷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1%,高于7月5.0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583.3亿美元,较7月增加17.4亿美元。
先看出口。从经济体看,8月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呈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29.4%,较7月上升12.2个百分点,回升最为显著且高于总体增速;对日本、美国、东盟出口增速分别上升6.9个、2.1个、2.0个百分点至19.5%、15.5%和16.6%,但仍不及总体增速。
从产品看,8月主要出口产品增速都有回升。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分别回升4.9、3.8个百分点至23%和19.2%;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增速由-17.0%回升至17.9%,出口金额创2020年8月以来新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相对稳定。
结合贸易伙伴和主要产品来看,8月出口之所以超预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德尔塔病毒的扩散,全球对于防疫物资的需求再度回升;二是新兴经济体受疫情冲击较发达国家更为剧烈,其订单部分转移至中国,推动我国在全球市场出口占比被动提升;三是美欧复工复产过程继续推进,产能利用率继续向疫前水平回升,带动原材料和中间品需求回升。
再看进口。影响进口额的主要是内需和大宗商品价格。8月以来,国内需求边际趋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为推动进口额增长的关键因素。如8月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减少2.9%,但在价格上涨的推动下,进口额同比增长95%,较7月上升31.1个百分点;原油进口量同比减少6.2%,进口额同比增长59.8%;大豆进口量同比减少1.2%,进口额同比增长53.8%。
展望下一阶段,预计进出口将有所回落,但年内仍能维持一定韧性。出口方面,从外需看,当前全球经济已出现触顶回落迹象,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正常化之后会以服务需求替代商品需求;从替代效应看,新兴经济体如东南亚国家疫情正在好转,其生产能力逐渐修复后将会吸引订单回流。两方面因素将会影响我国出口表现,但考虑到我国相对其他经济体仍有产能优势,以及疫情走势仍有不确定性,我国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
进口方面,从内需看,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在调控加码后仍处逐渐回落阶段,基建投资增速受到地方政府杠杆率以及优质项目短缺的限制,消费总体表现平淡,下半年内需难有超预期表现,但中央正在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其效果值得进一步关注。从大宗商品看,疫情影响下供需错位状况未有明显改观,叠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仍未启动,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综合来看,预计进口同样能够保持一定韧性。
(作者:王静文 编辑:陆跃玲)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