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21深度丨总投资95亿欧元!“北溪2号”输气管道宣告完工,中德能源合作迎利好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1深度丨总投资95亿欧元!“北溪2号”输气管道宣告完工,中德能源合作迎利好)

该项目对德国的天然气来源的多元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婷菊报道 近日,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建设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宣布建成完工,计划在2021年底前投入运营。这条年设计输气量约550亿立方米的输气管道可把天然气由俄罗斯输送到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量将增加一倍。

德国天然气进口量将翻倍

记者了解到,“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项目管道由两条支线组成,设计年输气能力约为550亿立方米,可把俄罗斯天然气直接输送到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该管道项目于2015年正式动工,总投资约95亿欧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投资占一半,其余部分由德国、荷兰、法国和奥地利等国油气企业投资。

俄罗斯“北溪2”股份公司发表声明表示,项目有助于满足欧洲能源市场对进口天然气的长期需求,在合理的经济条件下确保可靠安全的能源供应。

此前美国政府官员一度反对“北溪2号”项目,担心该管道会增强莫斯科在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该项目将使俄罗斯能够绕过已经运行了数十年的途经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系统,将天然气直接输送到德国和欧洲。如今这条具争议性的天然气管道竣工,标志着持续多年的美德关系、美俄关系的紧张拉锯暂告一段落。

彰显德国能源政策独立性

“北溪2号”输气管道的完工对于世界能源格局的影响,以及中德能源合作、经济合作将带来哪些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

郭焦锋认为该项目对欧洲整体上的能源格局影响不大,但对德国影响较大。

他分析说,目前全球有三大天然气市场体系:美洲板块、欧洲板块以及亚太板块。从生产和消费来看,欧洲主要是天然气的消费市场,天然气生产国主要是俄罗斯、美洲、中亚以及北欧的国家。亚洲目前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天然气消费国。美洲的天然气市场整体看来供大于求,亚洲总体上看需求增长态势比较大。欧洲总体看来是进口方,俄罗斯是主要供应方之一。因此,从天然气贸易流向上看,美洲天然气主要是内部流动,多余部分流向欧洲、小部分流向亚洲。

他指出,欧洲的天然气主要进口自俄罗斯。但北溪2号的建成并不足以改变其能源格局。“从需求角度看,全球年天然气需求量约4万亿立方米。欧洲年天然气的总消费量约5000亿-6000亿立方米,需求很大。欧盟和俄罗斯相当,仅次于全球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国美国(约9000亿立方米),第三大消费国是中国(约3300亿立方米)。

因此,郭焦锋认为,“北溪2号”约55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并不足以对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产生多大影响,倒是会对德国的天然气进口产生较大影响。

“该项目对德国的天然气来源的多元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德国的天然气保供和可持续性能源政策产生有利影响。”他说。在能源来源多元化上,德国与俄罗斯的合作,预示着德国向全球表明,其能源进口不会依赖于任何一个国家,多元化的能源来源彰显了德国能源政策、经济政策的独立性。”郭焦锋告诉记者,目前德国的年天然气消费量约900亿立方米,项目55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对德国将是巨大的供应量。在气价高企时,该项目的保供作用将成为德国与其他天然气出口方博弈时的筹码,尤其是当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时。

释放中德能源领域合作积极信号

同时,德国能源政策的独立性也在“碳中和”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更具政治意义,是其国家利益在全球的体现。郭焦锋说:“欧盟在‘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天然气被作为可持续性能源对待。其‘退出’的压力不如煤炭、石油那么大。因此,德国与欧盟国家从能源保供和安全性角度出发,可能会使天然气长期存在。”

虽然目前该项目对整个欧洲影响不大,虽然欧盟不同国家也会有不同的政策主张,但在德国独立性的政策牵引下,欧盟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能源发展道路,这种影响将是渐进式的。

与此同时,郭焦锋认为该项目也对中德合作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中国一直希望在能源等领域发展全球化和多元化,并希望这种潮流能持续下去,不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复杂格局的影响。“北溪2号”项目彰显德国能源政策独立性的同时,也预示着欧洲国家也在推动能源乃至其他政策的多元化,这与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历史潮流不谋而合,也有利于加强德国和俄罗斯在能源以外的其他领域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这也对加强中国与德国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带来重要利好。“这将有利于中国与德国、中国与欧盟之间在绿色能源,天然气技术、设备和经验等领域双方的投资和贸易,将促进中德在电力系统、低碳能源项目上的更广泛的合作。”例如,德国西门子是国际上最著名的燃气轮机制造商,中国大量的燃气轮机进口自德国。中德未来将在燃气轮机、低碳等技术及资金和投资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作者:李婷菊 编辑:陈庆梅)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