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科投资备忘录)
09.16
上一次地产2017年启动,是经历了2013、2014的冬天,估值极低,2015年开始放松二套房并配套银行贷款首付比例、利率下降,市场开始启动,股市观望了一年多接近两年,2017年才开始大规模启动,13、14年的故事是:地产高位了,要崩溃了,不能投资了。15、16、17年三年房价大涨才开始扭转预期。
这一次恒大把全行业拉下水,预期已经从供给侧改革到会不会出现买房人观望?销售困难?的情况?
2021.09.04
以前是走行业集中的逻辑。后来集中采购发现以量补价不行。 后来走去产能逻辑,现在恒大摇摇欲坠,发现地产有反身性,恒大如果破产,影响的是地产信心,销售端总盘子下滑,集中度高也不一定可以弥补大盘的下滑。 地产投资判断真难。
大的逻辑:
地产三条火线,限制的是地产公司,快速杠杆扩张的机会少了,头部地产商的机会多了。银行两条火线,控制银行的地产规模,小银行无序的地产融资扩张按住了。核心城市集中供地,中小地产商高价拿地更难了。 这一次是地产行业全面的供给侧改革,确定性利好头部地产商。每一条火线,都是对地产公司一份大考,穿越过去的地产企业,会收获更大的份额和更好的利润,无法穿越的企业,很快就会萎缩。 万科大概率可以穿越火线,未来三年销售额万亿,净利润800亿左右,市值8000亿左右可以期待。
担心:限制贷款可能导致销量下滑,量价齐跌,大地产商能否以量补价需要持续跟踪。
逻辑验证:
看每月拿地情况及销售情况,是否出现了行业头部集中趋势的加速。
投资机会判断:
1、 是否好的生意模式:有持续高ROE,经营性净现金流多年为正且超过净利润,资产负债率较高,主要靠无息负债驱动。低成本资金是万科的竞争优势,销量可以持续提升。可以抵御通胀和成本上升,部分城市限价格,被监管。总体而言是大行业,竞争激烈,但万科是里面的沙漠之花。
2、是否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优秀,消费者导向,员工事业合伙人激励,利润分配合理。
3、 是否好价格:PE=8倍合理,EV=3525,E=551,EV/E=7左右,股息率4%符合,PEG=0.5符合。总体而言价格低估。
基于万科2020年报估值。
1、开发业务估值2350亿元。开发业务营业收入3989亿元,权益净利润471亿元。预计开发业务未来规模增长,由于毛利率会先下滑后提升,开发业务净利润可能会经历负增长或者低增长的局面,开发业务保守估值5PE,2350亿。
2、物业板块估值1146亿元。收入182亿元,10PS(比碧桂园和融创服务保守),估值1820亿元,万科持有物业板块63%股权,价值1146亿元。
3、租赁住宅估值254亿元,2020收入25.4亿元,估值10PS(二级市场出售一般是20-25PS),254亿元。
4、商业板块合计632亿元,目前的痛点,资产规模最大,占总资金多,净利润少,租金收入63.22亿,给予PS10倍估值,632亿元。
5、物流仓储合计413亿元,万纬物流估值244亿(原始投入),普洛斯估值169亿元。
6、酒店教育暂且不考虑,贝壳投资收益接近80亿。
以上估值合计2350+1146+254+632+413+80=4875。
以上是大概估计,有点缺陷是没把债务完全区分开来,开发业务PE估值已经包含债务,经营业务没考虑债务。总体上万科肉眼可见低估了。
万科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好消息,
部分激进的友商坏消息不断传来,
地产股大V纷纷挂印离去,
这个时候问问自己?如果只是要求三五年翻一倍,万科怎么样?
万科一年赚400-500亿还是没问题的,就算集中供地毛利率有所下滑,万科在周边城市拿地毛利率还是不错的,万科合作开发的旧改毛利率还是不错的,万科的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可以保障他始终要比行业平均水平多出6个点左右的净利润。这是生意模式1.0,其实赚钱能力还是很强的。
生意模式2.0的万物云已经初见成效,未来对标物业管理领域的贝壳。
物流、长租公寓都做到了行业数一数二,商业物业确实差点,规模也不小。
分拆的时候就是万科价值重估的时候,只是什么时候分拆无法确定,可以看看中原建业分拆案例,股价翻了一倍。
激进地产商的坏消息,某种意义上是万科的报喜鸟。
目前的股息率、负债水平、预收账款,1-5月的拿地和销售,万科都还在增长,基本面没问题,三五年中线没问题,断线目前确实跟政策打压和友商倒闭纠缠不清,影响围观的人买入地产,同时让持有的人容易割肉,现在短期看不明白,中期确定。
仓位策略:
目前未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