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耶伦再发“SOS”信号,亚太股市全线下挫!王文:美国金融“堰塞湖”似听到微裂之声)
下半年环球金融主题为“防风险”。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报道 进入202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安全”问题成为环球关注的焦点。债务堆积,资产价格一路狂升,通胀过快增加成本,一个由膨胀的资产负债表形成的“堰塞湖”高悬于顶。
当地时间周日(9月19日),作为美国国债的“主理人”,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再次向美国国会发出了“SOS”信号。她直言,美国联邦债务违约将引发一场历史性的金融危机,瞬时成为全球财经新闻的头条焦点。在9月20日开盘的亚太股市多数闻声崩盘,香港、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全线下挫,为当周稍迟开盘的欧股、美股打下负面的前战。
9月19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伦敦政经学院和牛津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论坛2021”上,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他直言,市场似乎已经听到美国金融“堰塞湖”堤坝微裂之声,下半年环球金融主题为“防风险”。
南方财经全媒体:如果说2021年上半年环球金融的主题是通胀,那么下半年是什么?有人说是金融风险,您同意吗?体现在什么方面?
王文:如果说2021年上半年环球金融的主题是“通胀”,那么,在我看来,下半年的主题恐怕应是“防风险”。新冠疫情以来美联储为了救市,采取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天量货币政策给全球输出通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资本市场吹起泡沫,不少国家金融市场都受到巨大的冲击。现在,美国实际利率水平已为负,美国CPI创数十年来新高,美国金融“堰塞湖”的水位达到了新高,甚至听到了堤坝微裂的声音,惊呼新一轮金融危机“狼来了”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美联储放出的天量货币,也导致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扩表到了两倍的规模。但是“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2021年美国经济看似呈现复苏之势后,但通胀也高企,债务提升,美联储货币政策势必面临转向,缩表也成为必须,但是对于何时缩表,美联储却面临困境。
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冠病毒变异,令本已出现缓和的美国疫情出现反复,日增病例超10万例,在此情况下,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并不稳固,就业率出现了起伏,美联储面临缩表不敢、继续放水不能的囚徒困境。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二季度末,全球债务总额(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家庭债务等总计,这还不包括金融衍生品等特殊产品)达到296万亿美元,是全球GDP总量的约3倍,其中20%以上是新冠疫情以来急速增加的新债。
从这些角度看,下半年“防风险”的任务很重。当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之时,资产泡沫将面临挤出风险,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就可能回流美国,全球金融市场将面临风险。换句话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也是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来源。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在9月19日伦敦政经学院和牛津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论坛2021”上发言。图片来源: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官方提供)
南方财经全媒体:美联储的不断扩表和人行形成鲜明反差,您对taper(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速度有何建议?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不扩表的稳健政策下仍然保持经济的繁荣?
王文:“Taper(缩减)”这个字眼首次出现在2020年12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上。基于前几年Taper和加息的经验,美联储此次在努力与市场沟通并试图管理着市场的预期。受到变异病毒导致疫情反复,以及2021年经济复苏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等因素的影响,美联储9月或不会有行动。目前市场对四季度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仍是乐观的,美联储有较大可能在11月宣布缩减购债并在12月正式落地。彭博社此前调查也显示,美联储正朝着缩减每月资产购买规模的方向迈进。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中国央行就需要主动采取有预见性的措施来主动应对,防止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跨境资金异常波动等一系列冲击,减轻其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们之所以在不扩表的稳健政策下仍然保持经济的繁荣,是因为中国与美国在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疫情控制等方面都有本质差别。
最本质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一直采取正常、稳健的货币政策。而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是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零利率或负利率,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中国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开闸放水,大水漫灌,财政政策也转为常态,由此才能在欧美日需要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之时,仍有降准降息的政策空间。换句话说,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远远比欧美日要多得多。
第二点也是特别关键的是中国经济处于正增长的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内部的“排雷”行动仍在继续,一些长期靠杠杆而运营的大企业泡沫破裂,对中国经济肌体的长期健康是有好处的。而且中国有财政政策的配合和支持,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下,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第三点是,新冠疫情依然是经济金融走向的关键决定变量。中国的疫情一直控制得很好,尽管由于输入性病例,中国偶尔会有零星案例,但是全国各地疫情防范的经验在加深、总体控制很好,无论是消费、投资还是进出口都在正常复苏轨道当中,尽管速度因为基数的原因而有所变化,但是随着疫苗普及与疫情公共防范条件的深化,2022年冬奥会后,中国社会(包括对外交往)有望能够全面恢复正常,中国经济总体复苏的态势相当稳固。
由此,我认为,中国不需要如美国那样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中国不仅仍有降准和降息的空间,而且有丰富的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使用。总而言之,中国央行不仅手中有牌,而且家有余粮,在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之时,有宽裕的应对空间,可以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
南方财经全媒体:请问下半年的环球经济格局是怎样的,尤其是通胀因素还将如何持续?您如何解读环球各国近期公布的、以及下半年剩余要公布的关键指数?比如CPI(物价购买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是否会继续让市场失望或上升太快?
王文:2021年下半年,给全球通胀带来压力的三个因素仍在持续。第一是天量的放水导致资产负债表膨胀;第二是需求侧拉动,世界经济处于同步复苏轨道也带来通胀走升,进而进一步推动通胀上升;第三是供给侧冲击,由于新冠疫情变异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冲击,以及物流不畅带来的运费飙升,都从供给侧带来冲击。
对三大因素控制不好的国家,将面临加剧的通胀,特别是美国的通胀水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剩余的三个月里)转向,如果应对不力,还会导致美元外流,如果转向过猛叠加疫情加重以及经济下行,则或需防止通货紧缩的风险。
美国8月份的PPI创近十年来新高,而PPI会对CPI产生传导机制,由此也会对CPI产生一定的拉升效果。尽管目前美国CPI有所回落,但是通胀会持续,即使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了,采取收油门、踩刹车的手段,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起到效果,这种政策的时滞效果也让通胀会持续。
相比之下,中国PPI、CPI仍是主要经济体最为稳健的,这得益于疫情以来的各项稳健的政策。如果再把视线再拉长地来看待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等各项事业的推进,时间仍在中国这边。
南方财经全媒体:环球观察家也比较关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监管,还想请您解读接下来的监管趋势,您怎么看监管带来的经济影响?
王文:互联网经济是21世纪以来越来越在经济业态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新业态。在后疫情时代,互联网经济仍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规范发展是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下,外部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内部面对国内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加强金融监管实际上是促进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对互联网经济的监管,是确保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不可或缺手段,这不会因为疫情防范“持久战”化、或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放宽。
我认为,对互联网经济的监管还会更加细化、更加精准,政策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不会放松,特别是外部面对风险和内部发展转型之时,这不仅是为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竞争新优势,也是加强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加强监管,不只是为了促进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促进互联网经济的全球发展。毕竟,中国互联网经济是全球的标杆。同时,互联网经济监管,有利于防止资金、物流、商品借互联网手段无序扩张,尤其是在当下一些智商与情商双高的生意人借障眼法、打擦边球、行不法之事、导致社会、经济波动的情况下,互联网经济监管,也将助于控制通胀水平,对于CPI的稳定也有好处。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编辑:陈庆梅)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