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静文:国常会后,稳增长意图已呼之欲出)
中新经纬9月23日电 题:《王静文:国常会后,稳增长意图已呼之欲出》
作者 王静文(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
9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就业形势稳定。但近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疫情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
从8月数据来看,由于国际疫情蔓延,全球供需失衡状况进一步加剧,订单转移效应推动中国出口超预期好转,但国内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加码,服务业和消费受到较大冲击。
叠加信用环境收紧,内需继续走弱,除出口外的多数指标弱于市场预期且较上月继续放缓,而PPI(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仍在继续冲高,PPI和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剪刀差刷新历史纪录,“类滞胀”状况进一步加剧。
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跟踪分析经济走势,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稳定市场合理预期。
笔者认为,稳增长的意图已呼之欲出。
自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是宏观政策的标配,此次会议却将“可持续性”隐去,转而强调“有效性”。前者或由于2021年以来杠杆率已经逐季回落,“可持续性”不是主要矛盾,后者则可能主要出于稳增长考虑。
值得关注的是,“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为新提法。稳就业为民生之本,而广大中小微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三者之间的联动,至少有两条渠道:一是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财政可对相关贷款实施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财政主导加快支出进度和专项债使用速度,金融机构加大配合力度,使基建项目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会议还提出,继续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实施宏观政策,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笔者认为,下一步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同时可延长部分惠企政策时间,如原定于2021年底到期的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继续延期,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可得性。
还可加大对于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遏制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同时,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充分对接,确保制造业人才供应。
此外,会议提出,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
用市场化方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其实也是近几个月以来政策一直在做的。比如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加大储备投放和扩大进口规模,纠正“运动式减碳”等;加强市场化监管,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行为;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会议指出,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消费方面,商务部网站9月1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的通知》。该文件在汽车、家具家电、餐饮等大宗重点消费,以及线上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方面做了部署,同时要求优化提升消费平台载体。
投资方面,近期国家发改委也表示,将会发挥好“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加快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执行进度,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稳外资、稳外贸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正会同商务部等部门抓紧制订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扩大重点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到酝酿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将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预计后续还会有新政策出台,通过为“三驾马车”续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