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缩减终于要来了,为何美债表现与2013年完全不同?

来源:中新经纬 2021-09-23 16:43: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陈曦:缩减终于要来了,为何美债表现与2013年完全不同?)

中新经纬9月23日电 题:《陈曦:缩减终于要来了,为何美债表现与2013年完全不同?》

作者 陈曦(太平洋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

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美联储议息会议公布,重点包括以下信息:

一是最早11月宣布Taper(缩减),且触发条件较为容易,缩减QE可能直至明年中旬结束。

二是结束减码QE(量化宽松)之前不会加息,且加息条件更为严格,但点阵图显示2022年末第一次加息支持率已经上升至50%。

总结起来,Taper马上就要来,而且美联储加息也比之前预期要早,2022年末就可能第一次加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偏鹰,但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不上反下,回落至1.3%左右。

回顾2013年Taper,当时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缩债恐慌”。在北京时间2013年5月2日美联储议息会议明确Taper之后,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在之后半年内美债实际收益率从-0.6%上行至0.9%,同时引发了美股乃至全球股市下跌。

再看本次Taper,美债收益率不上反下,美股也毫无反应,可以说与2013年的恐慌局面完全不同。

我们认为,本次Taper与2013年“缩债恐慌”差异巨大,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本次Taper市场预期太过充分,与2013年完全不同。2013年初尽管美联储也讨论过Taper,但是当时市场完全不信,结果直到5月2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确认Taper,美债收益率出现崩盘式上行。本次Taper市场讨论甚至早于美联储讨论,因为市场对2013年Taper恐慌记忆犹新。Taper不是恐慌的根源,预期差才是,本次Taper没有预期差。

第二,2013年是美联储历史上第一次Taper,无先例可循,容易导致恐慌。没有先例可循意味着未知,未知对资本市场而言是最可怕的。例如2020年疫情,尽管事后看美股很快创新高,但疫情之初,美股也出现了“活久见”的连续跌停。

第三,从2013年12月Taper开始的经验来看,并未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充分表现为“买预期、卖事实”。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预告Taper时期,美债名义收益率从1.65%上行至3%以上,然而2013年12月宣布Taper到2014年10月QE完全退出,美债名义收益率大幅下行。更有意思的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该轮首次加息,之后半年美债收益率下行,仍然与市场预期完全不同。

2013-2016年的十年期美债收益率

这表明,2013年下半年的“缩债恐慌”实际是美债绝佳的投资机会。市场学习效应很强,不太可能再给市场那样的机会。

未来美债实际利率、隐含通胀预期两者收敛的可能性较大,即不可能美国经济一直不恢复,通胀也不可能一直在高位。两者的收敛路径,决定了美债的未来走势:如果美国经济恢复超预期,而通胀维持高位,则美债收益率确实可能上行;如果美国通胀先回落,则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阶段性比1.3%还要低。

对中国央行而言,早就做好了与美联储背道而驰的准备,所以无论美联储是否缩减购债、如何缩减购债、如何加息,都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基本无关。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如放在汇率的表态之中,或表明如果美联储超预期鹰派,而我们的基本面需要货币宽松,则或通过汇率对冲。

类似表述可以参见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3中所指出的,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较好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以及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5,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内外外汇市场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反映了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发挥了调节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促进了内外部均衡,扩大了我国自主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空间。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央行的决策逻辑是看内需,关注外部均衡但不是决策依据,也不构成货币操作的约束。如果9月和10月内需特别是消费数据仍然偏弱,则2021年内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并不低。(中新经纬APP)

陈曦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