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例会释放积极信号 调控政策对刚需群体将更“友好”)
中新经纬9月29日电 (李惠聪)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总第94次)例会于9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首次提及“房地产”,明确要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悉,此次是中国人民银行自2004年以来,在例会中首次提及“房地产”。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对整个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积极信号。会议提出“两个维护”,充分体现当前稳定楼市的政策导向。相比过去的说法,“两个维护”的提法释放出一定的宽松导向。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向中新经纬表示:“二季度针对房地产信贷收紧的态势,或将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筑底企稳。我们预计,明年的房地产信贷环境可能呈现出一种‘整体平稳、结构性宽松’的趋势。”
政策微调的“土壤”成形
许小乐指出,当前信贷政策释放出这种积极信号,原因是在先期调控效果反馈下,政策再微调的“土壤”已经具备:首先,“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相关金融调控手段已取得积极成效。行业大部分房企实现了“降档”,少数房企市场风险逐步暴露并得到积极应对;居民住房杠杆有序降低,局部地区房价、地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抑制。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以上结论。8月份,国内7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价格涨幅持续缩小,二手房价格整体止涨,整个地产行业在政策“指挥棒”下已全面降温。
此外,许小乐认为,会议提出“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是针对当前市场积累的一些合理住房信贷需求尚未得到及时满足的一个回应。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样的表述颇有意味。过去政策行文中类似“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表述出现频次较高,而此次选择“住房消费者”这样的说法,显现出政府对“合理住房消费”的肯定态度。
严跃进认为,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从狭义上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正常的购房合同签约后,银行信贷应及时跟进。但近期,随着各地信贷政策收紧,一些购房者的在途交易合同由于信贷审批不及时,导致部分购房者权益受损,这与当前贷款额度过紧有一定关联。第二,鉴于近期房企债务问题,楼盘存在烂尾可能,如果购房者一边偿还贷款,一边又承受烂尾风险,显然并不公平。因此,信贷政策微调的导向,正是要求房企要保障住房的及时竣工和交付,根本上维护按揭贷款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调控政策对刚需群体更加“友好”
显然,这一次信贷“结构性宽松”信号聚焦在首次置业、改善置业等刚性住房信贷的保障和支持上。在“房住不炒”大前提下,这将有利于平稳市场的整体预期。
事实上,针对信贷的差异化,这并不是央行的首次表态。9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答记者问的相关内容,明确银保监会督促银行机构在贷款首付比例、利率等方面要对刚需群体进行差异化支持。
信贷政策的风向“微调”,无论是对新房还是二手房的刚需客群体,都更加体现出“友好性”。严跃进指出,8月份以来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明显增大,客观上有助于增大商业银行的房贷额度。总体来看,政策主体确实有进一步支持刚需,在信贷方面给与保障的信号和导向。
事实上,对刚需客群的信贷支持,将客观上加速房企去库存步伐,有助于房企现金流以及四季度营销工作的改善,最终防范房企债务危机的显现。
而对于四季度信贷政策的动向,严跃进认为,大概率会以小幅度放松为方向。(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