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孝德:乡村是修复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起点)
乡村振兴不能只搞经济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生物多样性正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10月14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多样未来:企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召开。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就生物多样性危机根源和修复办法等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与很多生物多样性危机研究不同,张孝德认为生物多样性危机背后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危机,“我们目前出现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从源头上来讲是近代以来兴起的工业文明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的”。
在工业文明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消费高度多样性的时代,对于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并未停止。
在张孝德看来,现代农业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现代农业追求资本利用最大化和高效率。而要实现这种高效率,必须大规模种植、大规模使用机械,而满足这种种植条件的粮食种植肯定不是多样化的粮食种植。
“当一块土地长期单一种植某种植物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病虫害的泛滥。”张孝德说,因为连续几年持续种植一种植物,会使与之相关的病虫害大规模繁殖,而且供养土地的肥力也会大幅度衰减。
现代农业为解决大规模机械化、单一性种植带来的病虫害和土地肥力衰减的问题,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进一步造成土壤中大量微生物死亡。“大量农药的使用满足了人类粮食商业化的需求,也带来了其他动植物的大量减少,破坏农业生物多样性。”
不止如此,张孝德指出,现代人的食物大都是大规模农业生产和种植的结果,以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代价的高产量食物,面临着食品营养减弱的风险,进而给现代人带来各种慢性疾病。
张孝德认为,“乡村是修复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起点” 。修复生物多样性应该要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始,而乡村文化是否修复和乡村土地的多样性是否修复是衡量生态乡村的两大标准。
在张孝德看来,乡村振兴不能只搞经济产业,因为乡村与城市不同,乡村距离自然最近,秉承大自然多样性的禀赋,是承载人类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多样性的所在。
张孝德进一步指出,修复乡村的生物多样性要从回归有机农业开始做起。“生物多样性的现代化应该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伴随农业合作社等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多样化的农业逐步发展,也可以达到修复社区和文化的目的。
(作者:李莎 编辑:杜弘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