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期与新能源化工)
最近很忙,零落的做了一些做一下总结。
大家提到周期就想到化工。
好像化工=周期。实际上这完全不是。
1)万物皆周期,绝大多数产业,甚至大家觉得永续经营的白酒都有周期。
贵州茅台 五粮液
每个公司发展过程也有经营周期,比如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包括A股的通策医疗 和爱尔眼科
2)周期之所以是周期
就是会阶段性的出现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的变化。
每次都说不一样,但是这次真的不一样
下图借鉴 @爱在冰川 老师
这个典型的比如最近的手套 英科医疗 后者猪周期 比如牧原股份 正邦科技 新希望
周期之所以成为周期有2个很核心
1)价格上涨后势必迎来产能扩大和无序扩张
2)需求是不变的甚至减少的,或者临时性暴涨恢复的
再来看看新能源化工
部分锂电化工
1)高污染高耗能高危险的化工审批极为严格,大大拉长了周期
甚至部分品种审批概率基本为零,比如三氯化磷 五氯化磷 $清水源(SZ300437)$ ,这种就相当于免税牌照,或者白酒 稀缺品牌
当随着价格上涨,产能不能扩大的时候,行业公司就会保持高毛利
这是最新的新闻
所以和川哥说的一样,产能扩大这一步没了,所以除非他的需求长期下降或者突然降低,否则他最差也是成为价值股,而不会是周期 。
2)需求上持续性增长
锂电,光伏等新能源下游是长期几十年的持续增长,这和猪肉的需求不断下降和手套的短期爆发不同,所以新能源化工如果自身叠加产能投放,本质就是成长股。
这也就是我说的,锂电化工
1)需求因新能源持续性爆发。
2)供应受碳中和持续性受限。
→这意味着持续的供不应求和供需缺口,持续的涨价和高毛利
如果叠加公司本身产能投放,例如清水源,例如 $新亚强(SH603155)$ $联创股份(SZ300343)$
叠加产品供不应求,下游接受度高,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例如 三/五氯化磷,氯甲烷,六甲基,乙烯基
他们他们会迎来戴维斯双击。如果企业过去因市场披露被忽视而低估,可能迎来三击。
另外再说说这次这么做的必然性
也就是控制供应的必然性。
1)
国内的化工依靠着低价的能源费用(电价是德国三分之一),高污染高危险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的极大破坏潜在的人员伤亡和事故。
同时还被西方国家诟病排放和污染问题,甚至人权问题。
严重 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过去的情况相当于阶段性的饮鸩止渴。
2)
当产业可以盲目扩张的时候,企业盈利很难持续,导致会出现阶段性亏损,或者企业盈利后第一时间也想的是扩产扩大规模,导致公司很难留下现金流
没有现金流国内公司就会陷入盲目竞争,没有钱投入研发,也没有钱投入技术升级。产品和品质急转直下,只能做低端化工和低价竞争。
3)
如果扩张这条路堵死,少部分企业就会有持续的盈利和现金流。这时候他们只能
A,投入研发,做精细和高端化工。
B,加强技改,节能减排,提高单位能耗和成本的产值。
所以要感谢国家的英明决策,停止三高产能盲目扩张一定是有利于国内的。
也会让国内出现超过巴斯夫,陶氏,赢创,杜邦,旭化成,三菱化学,液化空气,阿克苏诺贝尔和林德化学的公司。
所以,这次真的不一样。
化工苦了十多年,应该在2021年开始得到强有力的纠正。
湖北宜化 云天化 兴发集团 合盛硅业 中远海控 永太科技 深圳新星 万华化学 联泓新科 东方盛弘 三孚股份 山东海化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