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市场 - 正文

别只盯着美联储,美财政部将削减万亿发债规模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1-11-01 20:48: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当地时间周三,美联储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前,预计美国财政部可能会在五年来首次宣布削减其庞大的长期证券季度发行规模。

(原标题:别只盯着美联储,美财政部将削减万亿发债规模)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当地时间周三,美联储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前,预计美国财政部可能会在五年来首次宣布削减其庞大的长期国债季度发行。

市场预期,美国财政部削减发行息票债券的规模,将超过美联储缩减购债的规模。同时,富国银行表示,这一动态尚未引起投资者的足够关注,可能有助于在美联储退出刺激计划时限制借贷成本的上升。

据部分华尔街大行表示,到2022年第三季度左右,普通息票债券的发行将削减约1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每月8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将在2022年年中完全结束。

预计下周的季度再融资标售规模将开始削减,总金额将低于过去三次拍卖中创纪录的1260亿美元。

虽然美国财政部的举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国会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实施的两项长期财政计划,但美国预算赤字目前正处于下降趋势,这使得去年用于救助疫情而实施的创纪录标售规模显得多余。

高盛首席利率策略师Praveen Korapaty表示:“在谈判的财政方案可能出现相对广泛的结果下,目前的拍卖日程将导致美国财政部资金严重过剩。这些发行量的减少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时预期的需求损失。”

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周三公布的报告将在美联储政策宣布前几个小时发布,内容含有美国财政部11月季度再融资销售的细节,其中包括3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以及未来几个月美国国债发行的任何变动计划。

一级交易商对此次拍卖的预期总规模约为1190亿至1200亿美元。发行计划预计将假定美国国会最早从12月初起提高债务上限。

Jefferies分析师Thomas Simons和Aneta Markowska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由于政府支出存在不确定性,美国财政部再次面临作出融资预测的问题。”另外,两位分析师还在报告中提及了提高债务上限的迫切需要,以及民主党试图通过的1.75万亿美元社会支出法案所涉及的任何潜在赤字融资缺乏明确性。

Jefferies预期此次发行的再融资销售总额为1180亿美元,各期限债券的削减规模分别为: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债券每月削减20亿美元;7年期债券每月削减30亿美元;10年期和30年期的新发行债券和债券增发削减30亿美元;20年期债券的新发行债券和债券增发削减40亿美元。

不过,交易商普遍预期,美国财政部将遵循其借款委员会(由交易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建议。据悉,该委员会在8月份建议从11月份开始削减所有期限的国债,并加大7年期和20年期国债的削减力度。

而考虑到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的供需形势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并且交易商对每一种债券期限的下调幅度存在意见分歧,这可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些交易机会。

交易商预计,与通胀挂钩的债券是美国财政部将继续增发的一类债券,这是因为在过去一年半中,美国财政部对通胀保值国债(TIPS)的发行速度落后于普通票据和债券。同时,通胀担忧也刺激了对TIPS的需求。

另外,在近几个月的债务上限压力迫使削减储备后,美国财政部是否希望重建充足的现金缓冲也是发行计划的一个未知数。要做到这一点,美国财政部需要增加国债的供应。

目前美国财政部的现金余额约为2600亿美元,自10月14日跌至470亿美元(为2017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以来有所反弹。

NatWest Markets策略师Jan Nevruzi表示:“现在很难确定债券发行水平,因为这实际上取决于美国财政部现金耗尽的速度以及债务上限得到解决的速度。”

NatWest假设的基本情境是,债务上限将在11月或12月初解决。NatWest预计,这将使美国财政部在2022年将净短期债券发行量提高约3000亿美元,使其现金余额恢复到约8000亿美元。

不过,多数投资者将更加关注美国国债和债券发行量下降的可能拐点,以及随着美联储政策正常化,这种动态帮助限制借贷成本上升的可能性。

包括Zachary Griffiths在内的富国银行策略师团队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预计,美国国债供应量的下降速度将快于美联储购债。美国财政部供应减少在市场上受到的关注太少了。这种情况在11月3日应该会改变,因为美国财政部将在万圣节后几天进行类似于一部恐怖片的再融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