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医疗一月内被多家券商“集中”推荐背后:上市13年财报首现下滑、60多家机构出逃,主业“含金量”不足跨界金融谋退路?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蓝鲸产经 何天骄 2021-11-10 17:16: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实上,鱼跃医疗正处于家族新一代接手公司管理的过渡期,2019年,药企二代的85后吴群接任鱼跃医疗CEO,刚接班没多久就赶上了新冠疫情红利期,让鱼跃医疗狠狠火了一把,然而,疫情红利还没完全消退,鱼跃医疗的业绩就提前衰退了。

(原标题:鱼跃医疗一月内被多家券商“集中”推荐背后:上市13年财报首现下滑、60多家机构出逃,主业“含金量”不足跨界金融谋退路?)

11月10日,蓝鲸财经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鱼跃医疗(002223.SZ)“买入”评级,预计三大主线将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四大基石业务及三大孵化业务将保持稳健增长,预计2021-23年实现收入70.5/80.6/91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5/16.6/18.9亿元,同比增长-17.8%/14.9%/14%,目标价43元。事实上,鱼跃医疗近一个月获得7份券商研报关注,买入6家,强烈推荐1家,平均目标价为41.53元。

国金证券等机构的报告成色先不说,但刚刚拿到上市13年来首次下滑季报的鱼跃医疗,还是在疫情红利期,机构如此强烈的买入推荐不免令人生疑。

事实上,近期,机构“吹牛”被监管层出具警示函的时有发生,一些机构分析师对其关注企业极尽吹捧之能事,却对业绩预测不够审慎、分析逻辑不够严谨也数见不鲜。尤其是近日国信证券三位分析师发布分析报告预测某上市公司40年后营收体量更是引发大量股民的质疑和嘲讽,最后毫无意外地获得了一张证监局颁发的警示函。

那么,此次在一个月内突然受到大量机构热捧的鱼跃医疗成色如何?

上市13年财报首现下滑:核心业务含金量不足,外延并购不及预期

回到鱼跃医疗这家热门医药上市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就在近日,鱼跃医疗交出了自2008年上市以来首份业绩同比下滑的三季报。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10亿元,同比增长9.53%;归母扣非净利润为12.31亿元,同比下降11.6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20.32%;归母扣非净利润为3.51亿元,同比下降5.23%。

实际上,今年医疗器械板块普遍较为景气,Wind数据显示,41家医疗器械公司只有4家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平均的同比增长率在96%以上;除了以检测为主业的华大基因(300676.SZ),就属鱼跃医疗的下滑幅度最大。

鱼跃医疗在机构投资者调研电话会议上提到,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受去年业务规模基数较高、今年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不过,据财联社报道,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鱼跃医疗在业务结构上遭遇了一些瓶颈,此外,公司过去几年较为依赖外延并购,但是取得的效益并不如预期。Wind数据显示,在2021中报时,鱼跃医疗有84家机构持股,但是到2021三季报时,缩减至剩余23家机构持股;并且同期,基金持股数量减少6029万股,券商持股数量减少120万股,据此估算,9月末相比6月末,机构减持鱼跃医疗的金额在20亿元以上。

事实上,鱼跃医疗正处于家族新一代接手公司管理的过渡期,2019年,药企二代的85后吴群接任鱼跃医疗CEO,刚接班没多久就赶上了新冠疫情红利期,让鱼跃医疗狠狠火了一把,然而,疫情红利还没完全消退,鱼跃医疗的业绩就提前衰退了。

技术门槛不高:研发投入长期处低位,跨界金融谋退路?

作为疫情下为数不多的业绩下滑的医疗器械股,鱼跃医疗的业绩下滑被部分业内人士归因为核心技术不足。

据悉,鱼跃医疗主要从事家用医疗器械的生产。家里常用的老式血压计,大概率是鱼跃医疗生产。除了血压仪,医用供氧机也是鱼跃医疗的主营产品,在这个领域,鱼跃医疗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名列前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二十多年以来,鱼跃医疗其实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存在感”并不强,在行业主流的高端化、专业化等方向上,鱼跃医疗的企业实力并不是太出色。

这就导致了鱼跃医疗长期在中低端家用医疗器械产品这片壁垒不强的行业“红海”中挣扎,即便这次疫情下突发的基本医疗物资紧缺让大众认识到了鱼跃医疗旗下的温度计、家用额温枪、血压计等主打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抢手只是因为短时间内的需求急剧增加。从长远来看,这些产品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所以未来鱼跃医疗方面势必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鱼跃医疗作为一家主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有些缺乏长期想象空间,其目前主营的几大产品将很快面临大量的行业“分流”与竞争。财报也显示,鱼跃医疗今年的毛利率也下滑明显,前三季度毛利率49.81%,同比降6.2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减弱,收入增速跟不上成本增速;且在产品结构中,能取得高利润的板块受到压制。业内人士认为,毛利率下滑这背后很大原因则是相关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高,行业门槛较低,容易被替代,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相关产品供需关系迅速得到改善,毛利率下滑也就在意料之中。

鱼跃医疗称今年原材料和运费价格上涨导致利润下滑,这也恰恰说明了其核心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毛利很容易受原料、物流成本变化影响,而真正技术含量很高,行业门槛极高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受原料和物流成本影响微乎其微。

技术含量不足同样反映在公司的研发投入上。鱼跃医疗的产品线一直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因此在研发上,鱼跃医疗的产品并不占优势。数据显示,2019年前,公司研发费率仅3.5%,“创二代”85后的吴群上位后,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2.35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5.07%。2020年,公司的研发费为4.01亿,占收入比接近6%,但对比行业内龙头迈瑞医疗的18.69亿(占比近8%)还是有一定差距。

虽然在“二代”接班后,鱼跃医疗也在积极扩张赛道,拥抱新技术与趋势。但是,业务结构遭遇瓶颈、前期收购商誉过高等事项,成为公司转型之下的阵痛。或许鱼跃医疗自己也意识到转型难度很大,开始跨界涉足于自身业务毫不相关的金融业。今年三季度,还开始进军金融行业。8月21日,鱼跃医疗发布公告,拟与蚂蚁集团等数家公司共同出资80亿元,设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鱼跃医疗作为蚂蚁消费金融的股东之一将出资约4亿,持股比例约占4.99%。

据了解,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其经营范围主要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等。随后,鱼跃医疗的所属板块中也增加了“阿里概念”。业内指出,鱼跃医疗的这笔投资与主业完全无关,也许是为了等到疫情红利完全消散后,给自己留下的一条“退路”。随着疫情红利逐步衰退,考验鱼跃医疗真水平的时候也即将来临,也是看二代接班人的吴群是否有真有“两把刷子”的时候。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鱼跃医疗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