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低迷 原材料价格上涨 调味品行业开启新赛道提振业绩)
随着大豆等原材料及运输价格的持续上涨,今年下半年,海天味业、恒顺醋业等调味品龙头企业陆续发布调价公告,并发力新赛道,巩固市场地位,抢占市场份额。
调味品行业业绩纷纷下滑
2020年以来,大豆等大宗农副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扬,大豆、豆粕、玻璃目前的价格与2020年初相比,分别增长34.32%、30.69%与64.66%。调味料公司受累业绩下滑。
10月30日,海天味业披露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收入179.94亿元,同比上升5.32%;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上升2.98%;扣非净利润45.81亿元,同比上升4.12%。其中,第三季度实现主营收入56.62亿元,同比上升3.11%;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上升2.75%;扣非净利润13.31亿元,同比上升7.84%。
这是公司在第二季度首次出现业绩同比下滑后首次上涨。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1.74亿元,同比减少9.39%,环比减少27.71%;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减少14.68%,环比减少28.36%。
海天味业表示,受疫情影响,调味品行业消费需求减弱,新消费、新渠道的裂变使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加上今年以来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行业利润受到挤压。
另一调味品上市公司恒顺醋业的业绩也在下滑。
恒顺醋业近期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59亿元,同比下降6.37%;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41.73%,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24亿元,同比下降34.97%;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下降91.19%。
恒顺醋业表示,业绩下降除了大消费行业整体风口不再、南京疫情影响的原因之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与社区团购的冲击,是造成业绩下滑的两大外部重要原因。
调味品公司开启涨价潮
一方面是疫情使得餐饮消费减少,调味品市场低迷;另一方面持续上涨的成本也压缩了公司的毛利率。面对业绩压力,调味品行业企业纷纷出炉调价公告。
10月12日,海天味业调价公告,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7%不等,并宣布新价格于10月25日开始实施。此次调价将在2022年体现出业绩贡献。
在海天味业宣布调价后,恒顺醋业也于本月初宣布调价,公司称,因为运输成本的上涨和原材料的上涨,将于本月20日开始对旗下的产品进行调价,涨幅最高的达到了15%。
加加食品随后亦发布公告宣布,11月16日起将对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7%。
除了上述公开发表的调价公告,近日,一份标有“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的调价通知显示,李锦记决定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幅度为6%-10%不等,新出厂价格将于2021年12月16日开始实施。
新产品赛道展开角逐
除了调高售价平衡利润点,各家调味品公司在新产品赛道上也陆续展开了新一轮角逐。
今年年初,海天味业宣布将火锅底料作为未来业务发展重点,推出命名为@me系列的火锅底料产品。公司表示,除了烹饪火锅,产品也可以用于煮饭、烧菜、熬汤、炒菜等家庭日常烹饪,步骤简单,美味速成,希望拉进与年轻消费者的情感距离。包装规格最低到了100克,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近日,恒顺醋业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恒顺香醋扩产续建工程项目(二期)、年产3万吨酿造食醋扩产项目、10万吨黄酒料酒建设项目(扩建)、徐州恒顺万通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原酿酱油醋智能化产线项目、年产10万吨调味品智能化生产项目、年产10万吨复合调味料建设项目等。
恒顺醋业称,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入到公司食醋、料酒、酱油、复合调味料等业务的扩产建设与配套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实现公司产品的高端化与生产能力的规模化,从而巩固公司市场地位,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由醋企龙头向调味品龙头的跨越。
行业或将度过压力峰值
对于调味企业的调价和产品扩张,民生证券研报认为,长期看,调味品“赛道”常青,行业规模与集中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欧睿数据,2020年国内调味品行业规模1450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1848亿元,市场容量仍然广阔。随着头部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小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行业集中度有望稳步提升。
财信证券研报认为,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进一步显现,多数食品公司利润承压,近期多数食品龙头公司相继宣告提价,行业内其他企业亦有跟随动作。提价落地后,企业成本压力将逐步缓解。同时全国防疫能力全面提升叠加居民收入持续修复支撑未来需求端的持续改善,食品行业即将度过压力峰值,明年有望看到多数食品公司的业绩改善。
记者 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