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也谈谈原料药企的成长逻辑

来源:雪球 作者:userfield 2021-11-15 09:00: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也谈谈原料药企的成长逻辑)

最近国家出台《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大致看了一下内容就是典型的产业性文件,还未看到具体政策支持细节文件。作为中国现阶段具备特定优势的产业,国家发文支持无可厚非,但并不意味着如有些文章所说的“原料药的政治站位已被骤然拔高”。

长期跟踪中国医药行业,我们看到这些年中国原料药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海正2000年初的辛伐他汀大量出口,到华海占有全球缬沙坦原料过半份额,到博瑞、皓元的到期高壁垒仿制药的原料药开发,到近期几家口服新冠药物部分中间体花落国内CMO企业,中国企业在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创新药中间体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中国企业具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叠加这些年承接海外订单,通过FDA认证等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原料药的成本控制、加工制造、体系管理等综合实力算全球领先。典型的质量高的没有我便宜,比我便宜的没有我规范。有这样的特点后,自然而然在全球的药品研发和生产环节中承担特定角色,譬如临床前CRO角色,譬如创新药CMO角色。

具体到不同企业,就是有什么样的能力赚什么样的钱。并不是说,我是原料药我就高人一等,就比制剂企业好,就应该享受高估值,更多还是看能力强弱、订单多少,业绩增速。

近期我写过皓元的文章,手性技术好,就是开发艾日布林原料药(19个手性中心),ADC类平台好,就承接到荣昌的Her2-ADC。

凯莱英以连续反应技术著称,也依靠这样的技术拿到了很多CMO订单,从而成为国内前列的CMO企业。

国内其他很多原料药企业,原来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聚焦于某一领域,譬如天宇股份主要就是高血压原料药,但是具备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体系后,很容易转型阶段国内甚至全球大药企的CMO订单,可能是临床后期或者商业化药品的中间体,也可能就是试探性的把临床早期药物的小订单先给到原料药企业。

所以,我这篇文章想说的是原料药企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因为一个政策而变得更好或更差,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企业的技术能力,产业的发展阶段。国内原料药企业就是处于全球药品研发生产大分工的时代,完善内功,提升自我能力,就可以赚到产业链中自己能力所以及的利润。

作为原料药企业,我们会看到其优势,就是业绩爆发性好,无论是偏低毛利率的大宗产品,还是来源于海外CMO订单,弹性都比较大。但同时也看到业绩波动性,带来的业绩预期不断变化,以及反应到股价的涨跌幅波动性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凯莱英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