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想要领先市场,怎样做研究?)
我讲过,研究从演绎出发,需要浓厚的行业积累,最好是科班出生,比如说大的投资机构。他们有系统的研究框架,以及行业总结。
普通投资者,最好是归纳。就是根据市场上板块与个股的股价表现去找出背后的基本面逻辑,以及共性,然后再去做进一步推演,从而发现性价比最高,弹性最好的标的。也就是先归纳,再演绎。
所以,我一直强调看盘,研究市场的重要性。我非常反对巴菲特说的忽略市场。这是普通投资者,区别于投资大师的重要方面。
2020年10月起的锂电材料,2021年7月起的汽车零部件,2021年10月起的消费电子,我都略微领先于市场。
最近,中信建投投武超则说,消费电子公司做汽车电子是降维打击。和我原来讲的苹果产业链,存在预期差不谋而合。
歌尔股份,水晶光电,联创电子等股价都一直在新高附近,最近股市调整,他们并不下跌。
领益智造,精研科技,水晶光电,长信科技,信维通讯,东山精密,大族激光,赛腾股份,安洁科技,三季报业绩环比,同比大幅增长。
业绩与股价背后,我发现共性,就是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转型的事实与预期。
附:武超则访谈部分
问:在VR和AR这些方面,消费电子领域以及传感器的技术跟汽车电子方面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交叉?比如说给VR和AR提供传感器的这些公司,是不是将来也会具备给汽车领域供货的能力?
武超则: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看到的基本上就是这个趋势,消费电子的产业链在往汽车电子的产业链上面去转。
其实不仅仅是传感器了,比如说原来做面板的公司,包括原来做 PCB的公司等等,消费电子里面的各种元器件,可能都会慢慢往汽车电子上去延伸,包括摄像头,这是最典型的。
因为汽车电子景气度成长性更好一些,往这一方向上去走是很正常的,但是多少公司能比较成功地转过去,或者说在他现有的营收结构里面有多大的占比,还有待观察。
像摄像头,原来的一些手机龙头,目前它的营收的占比里面主要还是以消费电子为主,可能七八成的比例是在消费电子上,两三成在汽车电子上,但是也有布局比较早的,转的比较成功的。
每个公司的基因,包括技术的实力,还有布局的决心都是不太一样的。
现在来看,趋势上是这样,但是到底哪些公司能真的在量上跑出来,还是要看出货量。
从一个粗笨的研究方法看,现在真正装在车上的量有多少,我们才会相信这些公司在这个链条能够做出来。
目前来看,消费电子公司的优势是,在消费电子白热化竞争的市场中,不管是价格还是供货能力,能够杀出来的这些公司,尤其是这几家大的公司,再去做汽车电子是降维打击的,基本上都能够适应,因为汽车过去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生态。
所以我自己比较看好的可能还是头部的那几家,原来在消费电子里做传感器的公司,转过去的概率可能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