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能力世界第一,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莎 2021-11-23 17:2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能力世界第一,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效)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来。” 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为重点工作。中央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为期3年的全国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这是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也是首次水产种质资源调查,“组织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技术要求之高、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孙好勤介绍。

农业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区域分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孙好勤表示,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种质资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求是》杂志上发布署名文章,提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章明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直接关系产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并提出当前我国种业主要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孙好勤介绍,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种质资源普查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等。

孙好勤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资金1.15亿元,用于保护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这些资源“国宝”从此也有了稳定口粮。各地亦加大普查保护投入力度。

新闻发布会上还发布了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资源。

10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包括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海萝卜、芹菜、维西糯山药、芮枣、大果型野生猕猴桃、达川乌梅、永兴棉花。

10大畜禽优异种质资源包括查吾拉牦牛、帕米尔牦牛、凉山黑绵羊、玛格绵羊、岗巴绵羊、霍尔巴绵羊、多玛绵羊、苏格绵羊、泽库羊、阿克鸡。

10大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有包括长江刀鱼、鱇浪白鱼、中华鳑鲏、黑斑原鮡、黄唇鱼、黄鳍金枪鱼、锦绣龙虾、中华圆田螺、中华鲎、红毛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大农作物优质品种只是众多新发现优异资源中的极少一部分,主要涉及粮、棉、果、菜等作物类型,对于促进种业创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种子保存寿命全球最长

孙好勤指出,国家种质资源库是确保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重要设施,对于应对各类自然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之重器”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质库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作物、畜禽、海洋渔业三大库的建设进行了部署。截至目前,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孙好勤介绍,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

孙好勤表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有容量大、保存方式完备、技术先进3大特点。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总容量达150万份,保存能力从目前来讲位居世界第一,可以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需求。基本实现了种子的低温、超低温保存,还可以保存试管苗和DNA,覆盖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保存技术达到或者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保存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可以达到50年,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

“在目前来讲,我们的种子保存寿命在全球是最长的。”孙好勤说。

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将于明年开工建设,保存容量可突破2500个品种,超低温保存精液、胚胎、细胞等遗传材料可以超过3300万份,届时也将位居世界首位。

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投资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保存能力达到35万份,可以基本保存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渔业资源。目前已经保存资源10万份。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

钱前表示,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有了好的资源才会有好的品种。钱前介绍,从种质资源到品种,要经过精准鉴定和基因杂交等步骤

首先要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明确其高产优质、抗病性强、抗旱、耐盐碱性好、营养高效、株型优良便于机械化作业等优良特性,找到这些特性对应的基因,为新品种培育打好基础。

其次是基因杂交。发现优良基因后,通过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手段,将优异的性状结合在一起。对玉米、水稻等作物,可以通过培育优良的父母本,利用杂种优势,形成杂交玉米、杂交稻这样更优良的种子。对于小麦这样多倍体作物,还可找到它的具有抗病、多花的偃麦草、冰草等野生亲戚,通过远缘杂交的方式,将优良基因导入其中,形成突破性新品种。

从优异的性状到优异的品种,过程是非常艰辛的,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 钱前说。

钱前表示,目前还可利用最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利用种质资源所蕴藏的优异基因,开展分子设计育种,快速定向进行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实现新品种培育的目标。“通俗地说,就是需要什么样的优异性状,就用什么样的基因来组合。”

中国其实并不缺乏优异种质资源,但在市场化、产业化上存在一定不足。唐仁健强调,必须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孙好勤指出,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再利用,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就此,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围绕把优异种质资源性状挖掘出来,把优异种质资源共享起来,把优异的种质资源开发出来三方面开展工作。

孙好勤表示,要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突破性新品种,为筑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质根基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李莎 编辑:钟映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