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双减”的同时如何提质?广州这场“双减”现场会透露重要信息)
要质量还是要成绩?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双减”落地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如期将至。作业、培训双减负后,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双减”全国试点城市之一的广州正探索答案。
日前,广州教研赋能“双减”提质增效现场会在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校区)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政府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高校学者等各方代表,探讨“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高质量转型之路。
“压减作业时长必然要求教学效率提高,这就要求对课程设计、作业设计进行针对性调整,形成高效课堂,老师们不能再‘偷懒’搞机械训练。”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发言。“当然,‘双减’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在未来政策补充调整中也会强调更进一步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
该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预计今年底,广东将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指南,更细致、科学指引全省教育工作者推动课程教学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明确,限制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这对于需要在毕业时完成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9门科目考试的初中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作业减时减量,如何保证教学效果?
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要求各学校、教师加强教学设计,“教学要提质,从老师的‘教’转变成学生的‘学’,从单学科备课转变成跨学科备课、大单元备课,强调‘在有限的时间,有效的完成作业’。”
“教师的作业观决定了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和处理方式。”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坪表示,“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作业的功能仅仅是巩固和检测知识,还有一些教师坚定地认为刷题可以达到很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习惯于通过布置大量练习题作业来提升学生成缋。‘双减’背景下,这部分教师的焦虑感就明显增加了。”
不少与会人员表示,以前很多老师不太重视作业,备课时就是简单圈定教辅材料的第几页,第几题到第几题来布置作业,缺少对作业的精选和精编。但实际上一本教辅材料的习题显然无法满足全省同一年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广东省也在研究下一阶段是否需要继续设计教辅材料。
应对作业减负,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涛表示,学校已探索建立作业管理和作业公示制度。“一个是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控制时间总量,比如统一在每天自习课结束时收取当天作业,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保证在90分钟内高效完成作业。此外,还在各年级实行作业公示制度,每个班级每天的作业总量都处于共同监管下,打消老师们布置作业的随意性。”
这其实早已是大趋势。自“双减”政策后,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许多学校已经形成共识,要坚持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广东相关部门已深入分析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社会实践作业的设计逻辑与框架,合理确定作业类型、形式和难度。
“‘双减’政策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扭转过去教育生态的失衡,进一步强调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减”落地半年,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或歇业、或转型,正逐步适应新的教育生态。当校外培训需求回归校内,学校需做好哪些准备?
“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学校、课堂要做到提质增效,才能确保在减少校外培训机构补习,减少阶段考试次数,控制作业数量、避免机械重复刷题的情况下,义务教育教学依然能保证高质量发展,学生依然能得到较好发展。”陈坪说。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前因学生在校外超前培训,导致学校老师不断向前追赶、调整教学进度,造成班级中原本没有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不得已而加入培训大军。
“双减”背景下,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创新提出“智慧、自主”的教学主张:大力培养智慧型教师,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育出处更多自主型学生。各学科全面投入,积极开展智慧、自主“双Z”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通过公益性的政府行为代替校外培训,也响应‘双减’强调的国家来办义务教育的理念。学校通过创造更多教育服务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想进一步拓展时可以获得专业师资力量的辅导。”陈坪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定是我们未来探索的方向,一定是公平的、优质的、可选择的、个性化的教育才是高质量的教育,同时要确保公益性。”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