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硬逻辑、软逻辑和臆想(十大重仓股估值更新)

来源:雪球 作者:破晓笔记 2021-12-14 13:11: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硬逻辑、软逻辑和臆想(十大重仓股估值更新))

如题,说说“硬逻辑”、“软逻辑”和“臆想”的区别。

本篇分为“可转债”和“股票”两个部分。没有“可转债”的读者,可以直接拉到“中段”。

可转债

硬逻辑:

1、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是为了曲线救国,实现“股权融资”。如果为了相反的目的,发纯债更容易;

2、尽早实现股权融资,需要可转债尽早超过130元(准确来说,是需要“正股价”高于“转股价”),并维持一段时间;

3、130元以下,“可转债持有人”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高度一致。并且,根据合同约定,大股东有“足够有效”且“完全合法”的手段(下调转股价)去实现这一点。

以上属于“硬逻辑”。


软逻辑:

 1、根据统计,历史上所有可转债,平均收盘价是166元;

2、如果我是大股东,如果我的现金流没有充沛到令人发指的程度,那么,为了确保“债转股”的实现,我可能不太敢在堪堪满足“强赎条件”,也就是“正股价达到转股价的130%”时,就立即公告强赎。

因为从“发布强赎公告”到“最后一个交易日”之间,至少相隔一个月。而这段期间内,股价如果暴跌,跌回“强赎价”以下,则大股东有可能要被迫拿出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现金,用于还债。

所以很多时候,出于谨慎,大股东会等到(或想办法促成)“正股价”高于“转股价”更多,才启动“强赎”程序。

以上属于“软逻辑”。


臆想:

 1、小明花200元,买了一只溢价率60%的可转债。

2、小明认为,这只转债流通盘很小,只需要很小的资金涌入,就能轻易炒高到300元,非常适合游资操控。

3、消息面和技术面……

4、……

5、……

100、……

臆想不讲逻辑,可以罗列出的理由,是无穷多的……


股票

硬逻辑:                                     

 1、投资者的基础收益来源是:净资产增厚+分红再投资;

2、现金分红,本质上就是以“1倍市净率”清算掉公司的部分资产;

3、因此,在有分红的前提下,“无限上涨”和“无限下跌”,最终会现实相同的效果。(链接)

以上是硬逻辑。


软逻辑:

 1、群居的哺乳类动物,天然具有“服从权威”和“盲目跟从”的倾向;

2、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无一例外皆有显著的“牛熊周期”,“估值变化”远远大过“基本面的变化”。

3、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对资产的定价无一例外皆是“低效”的,而不是“无效”的。“均值回归”是一件可以预期的事情。

以上是软逻辑。


臆想:

 1、XXXX代表人类文明的未来;

2、XXXX代表人类文明的未来;

3、XXXX代表人类文明的未来;

100、XXXX代表人类文明的未来……

思考一个小问题:

历史上,每一千个被认为“代表未来”的东西,有多少真的成为“实实在在的未来”,这个我们姑且不管。只在最乐观的前提下问问自己:

1、如果“代表未来”真的实现了,那是否意味着,人类将会有新的未来?

2、如果“代表未来”真的实现了,那是否意味着,这个“代表未来”的东西从此不再“代表未来”了?

3、而那些“曾经代表未来”,现如今已经“不再代表未来”的东西,是什么估值?从10PB回落到1PB,这样的估值下降,需要多高的增长才能补偿?如果不是回落到1PB,而是0.3PB呢?

如果你觉得不可能、不可能、绝不可能,请回想一下:煤炭、石油、航运、银行、保险、券商、自来水、天然气、发电站、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哪一个不是“曾经代表未来”的黑科技呢?

《投资者的未来》中,提到一个案例。几十年的岁月中,“代表未来”的IBM,收益率居然不如“不代表未来”的新泽西石油。原因很简单:

1、代表未来的IBM,利润增长率,的确高于石油公司。但在此期间,IBM的估值,下滑了。

2、代表上一个时代的石油,并不是没有增长,只是增长相对缓慢。

3、“分红再投资”的基础上,更高的“股息率”,弥补了“利润增长”的缓慢。换句话说,投资者进入了一个“更低估值导致更多分红,更多分红买回更多股份,更多股份导致更多分红……”的良性循环。

如今,港股和A股中“代表未来”和“不代表未来”的行业,估值差异之大,超过了历史上有记载的所有时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省”,这次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样?

反过来想,反过来想。“代表未来”的行业,究竟“代表”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但是:

上面提到的那些“不代表未来”的行业:煤炭、石油、航运、银行、保险、券商、自来水、天然气、发电站、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十年之后还存在吗?如果还存在,那么随着生产力的“基础增长”和“几乎必然越印越多的钞票”,这些行业十年之后,净资产会比今天更薄还是更厚?净利润、现金分红,会比今天更多还是更少?

如果你也认为,大概率是更厚、更多,至少不会更薄、更少。那么0.3-0.4倍的PB,3-4倍的PE,6%-12%的股息率,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十大重仓股估值更新:

订阅号:破晓笔记

《木叶青玄》网页链接 (我写的小说,血腥、残忍,慎入。不能“明说”的投资原理,全写在故事中)

《投资要义》网页链接

《财富工具》网页链接



@今日话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