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工信工作会议:2022年首要任务提振工业经济,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稳定工业经济”被不断摆在重要位置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稳定工业经济”被不断摆在重要位置上。
12月20日晚,据工信部官微“工信微报”介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就明年工作部署六大重点任务,其中将“着力提振工业经济”放在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会议指出,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筑牢经济“压舱石”。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2.2%,规上中小企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1.5%和30.4%,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7.4%,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江飞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读称,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生产率增长最快的行业,是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为服务业和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装备,但近年来制造业比较正在经历过早过快下降,因此要保持制造业和生产业的合理比重。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此前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指出,今年我国制造业占比略有回升,呈现出积极的势头,但一定程度上也和服务业尚未完全恢复发展有关,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仍然是任重道远。其中,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市场预期不稳,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比较多。
会议强调,要落实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抓好“十四五”规划宣贯实施,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平稳接续。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有效畅通工业经济循环。
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十四五”开好局,对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稳住今年四季度,对巩固疫情以来的发展成果、争取明年一季度“开门红”、尽快回归常态化发展至关重要。
刘文强分析,受疫情冲击影响,许多国家经济出现反复波动,经济脆弱性上升,我国经济顶住巨大压力实现持续增长,表现出强大韧性,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大起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稳定。及时强调稳定工业增长并出台相关政策,将有助于积极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工业增长预期。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分别从保障供给稳定、挖掘需求潜力、强化政策扶持等三大方面进行详细部署,旨在保持良好增长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刘文强指出,《方案》立足今年,谋划明年,承前启后,将为工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未来需要以抓好《方案》落实为统领做好工业稳增长工作,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提振发展信心,形成强大合力,有力有效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出,深化产融合作,着力提振制造业投资。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消费。做好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3%,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4%,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13.6%,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2.2%。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制造业投资修复加快是整体投资动能的主要支撑,随着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需求刺激政策将逐步显效,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从国家战略来看,对制造业的要求在于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提升。
韩文秀表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会议还强调,将加快推进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创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中心,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室主任屈贤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朝着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出发,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等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应用。
(作者:见习记者缴翼飞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