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越来越爱定期开放基金

来源:雪球 作者:张翼轸 2021-12-24 05:32: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越来越爱定期开放基金)

临近岁末,开始酝酿写一些盘点性的话题。

如果说 2021 年,我在投基思路上有什么大的变化,「拥抱」 定期开放基金,或许算是一个。

相比传统开放式基金,定期开放和持有期基金,可谓是两个变种。

持有期基金,是规定了申购后最低持有时间,比如一年持有期基金,就是可以在任意时间申购,申购之后一年内不得赎回。

定期开放基金,则是更为苛刻,比如一年定期开放基金,每年只有很短的一个窗口期可以申购或者赎回,平常则是不能申购不能赎回,流动性完全丧失。

之所以这些年管理层力推定期开放和持有期基金,初衷其实是为了限制普通基民的短期交易行为

是的,这些年基金整体其实是挺赚钱的,但是许多基金一跌就撤,一涨就追,再加上把基金当作股票快速进出平白消耗赎回费等,在基金上依然没赚到多少钱的基民仍不是少数。

定期开放和持有期,则是通过锁定持有时间的方式,来限制基民的这种短视行为,避免了短期交易带来的悲剧。

也正因为这两类基金的初衷是这个,所以我自己长期对于此类基金是不闻不问不申购的——作为一个自认的专业基民,哪里会要用定期开放和持有期来管住手

但今年,我的确认购了好几只定期开放基金,比如唐晓斌的广发瑞锦,比如袁维德的中欧睿泓。

为什么在对定期开放基金产生如此大的转变?

是因为在今年基金规模大扩容的过程中,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我虽然不需要定期开放基金来管住我的手,但却可以用这个机制管住其他冲动基民来和我抢食啊

是的,2021 年,我们看到了太多绩优基金一口吃成了一个胖子。

感触最深的,自然是唐晓斌的广发多因子,我在 3 月申购时,还是一个只有一季报 8.5 亿元规模的小基金,但因为今年实在太优秀的表现,二季报时已经变成了 41.88 亿元,到了三季度更是成了 138.36 亿元。

规模,是基金经理的天敌。

这句话,在 A 股基金领域,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一旦基金规模大了,受限于 10% 上限的束缚,许多中小盘股,就不能重仓了。与此同时,规模大了,在许多股票上全攻全守快速轮动,也就做不了了;

第二重,是有中国特色的,在打新总体还是低风险的基金增厚策略前提下,基金的规模小一点,尤其是在五六亿元上下的话,打新增厚的收益率也能越高一些,而这对于百亿级的基金,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虽然过去一年里面,许多顶流基金也会通过限购来避免规模的过分扩张,但是限购时往往都已经是一两百亿元的规模了,其效果有限。

在这样的前提下,定期开放这种 「不是限购,更胜限购」 的架构,对于保持优秀基金经理的规模适宜,就意义重大了

这里,有包含几个因素:

第一,许多小白基民先天对于持有期锁定有恐惧,往往不愿意申购定期开放基金,这也算一种 「逆向筛选」;

第二,定期开放基金的开放时点固定,而开放时点未必是行情好的时候,若是行情低迷期,开放时能吸引的申购资金就更优先。

第三,定期开放如果周期较长,效果更佳。比如广发瑞锦 1 年开放一次,就比中欧睿泓半年开放一次,在阻挡基民申购上效果更好。

是的,在小白跟风杀入绩优基金汹涌的当下,退一步开阔天空,我愿意牺牲流动性,以定期开放的架构,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好的施展空间,以赚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往期推荐

基金E课堂:持有多久不亏钱

陆彬:新能源股将系统性估值中枢上移

地产一枝独秀,哪些明星基金经理在押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