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卖方大佬下场亲自操盘水土不服!姜超管理产品8个月回撤近20%,问题出在哪?看姜超最新发声)
财联社(深圳,记者 周晓雅)讯,自年初宣布从卖方研究转型买方后,海通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的动向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近日,由姜超管理的中泰超新星1号更新净值,截至12月20日,该产品的最新净值为0.8076,成立以来的回报为-19.24%,在同类725只产品中排名717名。
早在今年2月,姜超宣布入职中泰资管,任联席首席投资官。彼时,他曾坦言,从研究转型投资是个巨大转型,投资不易,想要取得不错的收益更是难上加难,多年的研究经历给予了他坚定的信念。
虽然产品近期回撤较大,但投研综合能力仍需更长时间维度加以验证。展望2022年,姜超近日表示,相信新冠疫情有望告一段落,地产行业陷入困境等也会出现转机,商品通胀或将会走到尽头。
如果明年经济可以重启,他看好制造业和大消费行业。据姜超预计,明年GDP增速或在5%左右,而广义货币和社融余额增速仍保持在8-10%左右,货币超发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
叠加房住不炒的因素,他直言,超发的货币有望流入资本市场,“这也是我自己选择从研究转型做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做了一个长期的判断,认为在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主要的机会就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
转型投资成绩如何?
从卖方向买方转型后,姜超的大佬“光环”似乎稍显黯淡。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姜超管理的中泰超新星1号成立以来已经跌近20%,同期,同期沪深300跌6.35%,同类基金回报约为4.94%。
公开资料显示,中泰资管旗下的中泰超新星1号在今年4月12日备案成立,托管人是招商银行,由姜超担任基金经理。作为一只券商资管产品,中泰超新星1号的参与门槛为100万元,成立规模为9400万元,其中,仅中泰资管自身就投入了1300万元。
从产品的投资目标来看,中泰超新星1号通过构建由优质权益类及固定收益类证券组成的现货投资组合,同时运用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管理系统性风险,争取在中长期跑赢货币平均增速,实现资产增值。
其中,股权类资产的比例(按市值计算)低于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的80%;债权类资产的比例(按市值计算)低于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的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持仓合约价值(非轧差计算)的比例低于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的80%,或衍生品账户权益不超过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的20%。
随着产品的成立,中泰超新星1号在5月开始出现净值回撤,且回撤逐月扩大,直至7月,该产品的单月回撤一度达到11.11%。不过,从8月开始,产品整体回撤有所收窄,10月还出现了3.71%正回报。截至目前,该产品12月以来的收益为-1.66%。
看好制造业、大消费的复苏
卖方向买方转型,也就意味着投研体系的整体更新升级。是否能够实现转型的成功?显然不能以短期业绩一言概之,仍需较长时间维度进行持续综合考察。
从姜超此前的公开报道来看,他更倾向长期价值投资。他曾表示,多年的研究经历,令他对中国经济未来仍保持稳定增长、优秀企业可以穿越周期等有着较坚定的信念。
“我愿意花时间来寻找中国优秀的企业,陪伴它们成长的同时,也分享中国优秀企业成长的红利。”他说。
今日,中泰资管官方公众也发布了《经济重启,通胀到头——2022年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一文,内容为姜超在中泰资管同业私享会上的发言整理。
在姜超看来,伴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和新冠特效药的推出,新冠病毒的影响力应该会越来越低,“或许到明年的某个时刻,我国的经济也将迎来重新开放的希望。”
放眼海外市场,他表示,海外很多国家正陆续宣布打开国门。美国洛杉矶、达拉斯两大机场月度客流数据显示,美国国内客流已经恢复到和疫情前一样的水平,而国际客流目前大致恢复到疫情前四成左右的水平,说明其国门正在陆续打开。
大宗商品方面,他认为,疫情下原料国家出口受阻,以及美国的货币超发,共同导致了此轮全球商品价格暴涨。基于此,美国的印钞趋势是判断未来的商品价格走势的依据之一,“我认为明年美国是加息加几次的问题,而不是加不加息的问题。明年美国一定会紧缩,这是和过去两年最大的一个变化。”他表示,基于流动性的角度,应该不支持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另外,如果未来疫情减弱,大宗商品的供给可以逐渐恢复。姜超认为,疫情和美国宏观经济两方面都会对商品价格形成约束。
我国明年通胀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PPI会大幅回落,但是CPI会有小幅回升,总体的通胀压力应该会比今年减弱,因为PPI降幅应该会远超过 CPI潜在升幅。
未来靠什么来创造货币?目前有一个新的框架已经出现了轮廓,就是靠绿色贷款。与低碳经济有关的绿色贷款有望取代房地产贷款,成为新一轮货币信用创造的主力。传统企业去产能、技术改造属于绿色贷款,新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同样是绿色贷款。
就对未来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判断。姜超提到,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在内需。如果把稳增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一方面,期待明年疫情逐渐可控,重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另一方面,也需要重新开始货币宽松的周期。
从投资角度来看,姜超认为,地产融资不会成为未来货币扩张的主力,与低碳经济有关的绿色贷款有望取代房地产贷款,成为新一轮货币信用创造的主力。
在此背景下,他看好明年的制造业和大消费业。
制造业方面,今年整体表现突出,部分高新技术行业表现的非常抢眼。如21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速接近200%,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增速超过50%,集成电路、金属切削机床、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产量增速均在30%左右。体现在投资数据中,高技术产业10月投资增速高达20.4%,科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绿色贷款有望助力科技行业发展。
消费行业方面,在货币宽松的支持下,信用条件的改善有望提高居民可以获得的资金,这部分新增资金应该会主要流向消费市场;加上部分下游企业正在提价来传导成本压力,明年的CPI应该会温和回升,这也会刺激居民提前消费。
展望2022年,姜超预计GDP增速或在5%左右,而广义货币和社融余额增速仍保持在8-10%左右,货币超发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超发的货币有望流入资本市场。
“这也是我自己选择从研究转型做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做了一个长期的判断,认为在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主要的机会就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他说。
曾坦言投资不易
虽然产品接连回撤引起市场关注,但这或许早在姜超意料之中。
公开信息显示,姜超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国泰君安研究所,7年后,他在2013年加盟海通证券研究所。
从过往研究表现来看,姜超成绩颇为突出,被业内称为卖方大佬之一。自2006年以来,姜超一直入围新财富分析师,在最新的2020年第十八届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评选中再度进入前三。
同时,姜超及其所在的团队也多次斩获新财富奖项。如2014年获得新财富宏观经济研究和固定收益研究的“双料”冠军;次年,获得新财富固定收益的第一名和宏观经济的第二名;2016年,再次取得宏观经济的第一和固定收益的第三。
而随着卖方研究行业人才迭代加速,作为行业的姜超在近年也几度出现离职的传言。今年2月3日晚间,姜超从海通证券离职的消息引起业内热议。对于姜超的去向,业内曾有多种猜测,但最终他选择了加盟中泰资管。
随着履新消息的官宣,姜超曾在公开报道中表示,此前从事卖方研究近16年之久,有进入瓶颈期之感,所以希望换个赛道重新开始,学以致用,专心做投资。
他坦言,从研究转型投资是个巨大转型,投资不易,想要取得不错的收益更是难上加难,但也是一份值得自己终身努力的事业。
他还曾提及,公司高管也是自己选择中泰资管的另一原因。
早在2006年,李迅雷任职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姜超则是由其招入国泰君安研究所。随后,姜超入职海通证券也是跟随“老领导”。李迅雷彼时任职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则负责宏观债券研究,任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
2016年12月,李迅雷离开海通证券,姜超即接任,担纲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先后担任中泰资管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还有哪些卖方研究转战买方?
事实上,在行业内,卖方研究向买方投资的选择并不罕见。从最近一年的数据来看,近一年离职的37位分析师中,有7位奔赴买方,包括资管公司和私募机构,有1位加盟上市公司。
除了姜超以外,中金公司原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国泰君安研究所原副所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光大证券研究所原所长胡雅丽,中泰证券研究所原副所长笃慧,国泰君安研究所原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和兴业证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等人也步入了买方转型之路。
在这些转型的分析师中,转战券商资管是多数人的选择。
早在2020年9月,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原副所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加入国泰君安资管,出任副总裁、投资研究院院长、组合投资部联席总经理。
今年2月,光大证券研究所原所长胡雅丽官宣下一站将前往东方红资管,担任总经理助理、权益研究部总经理一职。
6月,王德伦卸任兴业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一职,加盟兴证资管,担任兴证资管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以及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
除此资管公司外,私募机构同样是分析师转型买方的热门选项。
2020年7月,中金研究的昔日“掌门人”,梁红确认加入高瓴资本,具体职务则是担任高瓴资本集团旗下产业与创新研究院院长。
今年3月,中泰证券研究所原副所长笃慧转行做起了私募掌门人——创办私募机构上海领久私募基金,并出任董事长兼法人。
5月,原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从国泰君安离职,并加盟KKR投资集团,最新职务为KKR投资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