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改委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加强沿海电源点及电力、油气输送通道规划布局)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国家发改委官网12月27日消息,发改委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 年)》。规划提出,加强沿海电源点及电力、油气输送通道规划布局,统筹建设海上风电、沿海 LNG 接收、煤炭中转储运、核电基地。推进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 牧场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2.5%。
节选部分原文如下: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2.5%。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与上海跨江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与苏北和皖北地区合作实现新提升。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林茂、滩净、岸绿、湾美成为江苏沿海地区鲜明标识,林木覆盖率达到25.2%,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双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成果在江苏沿海地区复制推广,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完善,双向开放枢纽作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普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为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世界级城市群、沿海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章 总体布局
结合功能定位,优化发展布局,进一步向海拓展、向东开 放、连通南北方、贯通中西部,形成主体功能清晰、空间集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体布局。
第一节 壮大“三纵”发展轴
区域主发展轴。以 G204、G15 等国省干线和高速公路与高铁 沿海通道等交通干线为纽带,串联沿线城镇和产业园区,着力提 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 设,有序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推动中心城市、县城与沿海港口港 城联动发展。
临海新兴发展轴。依托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交通干线,规划研 究临海高速公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滨海新城镇,支持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产城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临海新兴发展轴。
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上风电、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海洋产业,远期推动海洋经济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开辟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第二节 完善“三横”通道
北部通道。依托东陇海线、徐宿连运河、灌河等,强化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基础设施畅通能力,提升连云港港口能级,完善沿东陇海线陆海大通道,增强向西贯通和辐射带动功能。
中部通道。依托淮河等横向通道,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航道程,围绕盐城港完善面向淮河流域腹地的铁路、公路、 航道网络,畅通面向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河海联动大通道。
南部通道。依托长江、通扬运河等,围绕大通州湾港区布局,新(改)建通吕运河、新江海河、东灶新河、江海运河等江海转运通道以及北沿江高铁等骨干快速通道,实现江海贯通。
第三节 打造“三大片区”
陆海联动区。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深入推 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与陇海沿线地区的协同,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 户。以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海港为重点,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拓展强化现代服务业功能,推动连云港海港、 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物流金三角”联动发展,深化与共建 “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建设成为陆海通道战略枢纽。
河海联动区。依托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盐城,以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通道和河海联动开发为重点畅通与淮河中上游 地区联动大通道,加强与沿淮城市产业合作,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发展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引领带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加速发展。
江海联动区。依托江海门户南通,以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 装箱运输新出海口为重点,打造“江出海、海进江”双向联通新枢纽。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功能拓展、科创产业协同、先进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第四章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抓住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大都市圈功能拓展和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机遇,促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建设本质安全临港产业基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布局、严格安全准入,加强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应用,有效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石化产业基地,推进徐圩和盐城滨海、大丰化工园区联动发展。在南通通州湾、盐城滨海港工业园区等建设绿色精品钢产业基地。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和高端船用装备产业链,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邮轮等研发生产能力,建设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
建设医药产业基地。依托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巩固提升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健康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产业集群和原料药生产基地。依托江苏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建设高端制剂与绿色制药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程序申请设立中国(连云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以连云港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基材料、膜材料等产品,打造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集群和硅材料制造基地、石英加工中心。
建设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保供基地。实施盐碱地土壤改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苏台农业合作园区等功能。推进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稳定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规范发展远洋渔业,建设射阳、如东、启东、赣榆渔港经济区,打造现代化沿海渔港群。
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系统谋划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积极推动汽车产业整合重组,鼓励整车企业依托现有燃油车产能资源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支持检测、试验等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第二节 建设重要绿色能源基地
强化能源安全高效绿色供给。加强沿海电源点及电力、油气 输送通道规划布局,统筹建设海上风电、沿海 LNG 接收、煤炭中转储运、核电基地。推进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推进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沿海电网过江通道和天然气过江通道,打通长江北翼绿色能源和天然气输送通道。规划建设连云港石油储备库。依托沿海港口推进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建设。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利用核能,稳妥推进核能供热。
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 群化发展,建设盐城国家级海上风电检验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突破光伏产业关键技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研究风电制氢储能。推广新能源应用,建设新能源
应用示范城市。
第三节 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集群,发展海洋矿产、油气、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以及海洋信息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总承包能力,做强自主品牌。
加快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建设海洋药物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和药物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糖类和蛋白类藻蓝蛋白、胶原蛋白等产品开发,发展海洋药源生物的保种、育种和育苗产业,打造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集群。支持连云港海洋生物制药创新基地、盐城海洋生物产业园、海门及启东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基地。
推动海洋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国际航运与船舶交易、船舶经纪和管理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吸引跨国航运公司区域性总部落户,设立整合贸易、物流等功能的运营中心,协同建立长三角统一的航运交易市场,探索建设国际邮轮旅游岸上配送中心,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海洋运输服务体系。依托港口强化国际贸易服务,发展文化贸易、技术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和数字贸易,以洋口港为试点探索建立 LNG 实货交易中心,支持连云港申报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建设长三角重要贸易节点。做优做强现代物流,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创新发展。依托江苏省新能源淡化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海水淡化技术协同攻关。发展海水利用关键装备,提升以“风电水一体化”为主的海水淡化成套装备产业化水平,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
推动海洋牧场建设。开展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程,推进贝藻类生态立体养殖,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以海州湾海域、南黄海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依托,建设一批生态功能突出、示范作用显著、管理水平较高的海洋牧场。
本文选编自“国家发改委官网”;智通财经编辑:徐文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