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港股有哪些氢能企业?)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添味財經Tastymoney,作者:Benny
2022年有什么展望,最近会陆续推出不同文章请大家留意。中国两碳环境下,2022年新能源仍是主流,在这个领域各细分版块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冬奥期间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助力氢能发展,明年氢能或再上新阶段。港股中有什么氢能产业股可留意呢?
在众多版块中,在碳中和的环境下,新能源依然是最看好的核心资产。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景气度赛道,光伏的上游原材料价格逐步缓解,光伏下游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现时,风光电发电站配储能项目已经是标配,明年打开储能细分行业的新篇章。
另一个看好的是氢能行业,今年以来国内氢能发展热度高涨,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4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规划,规划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并出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相关补贴扶持政策。众多央企和上市公司也竞相布局氢能发展。
今年年初,氢能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系列政策加速落地。近期,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所报送的城市群成为首批示范城市,4年示范期内,每个城市群最高可获得17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奖补。
即将到来的2022北京冬奥会,氢能将继续发力。众多中国的氢能品牌,将为北京冬奥助力绿色+科技,也将引领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大规模使用氢能物流车及大型运输车试验。这证明了氢能进入实际应该中的第一步,随着各地使用越来越广,基本设备开始完善,这个行业正处于爆发的初阶段。
北京冬奥会期间,有氫燃料电池客车600輛客車通过5座加氢站提供加氢,在赛区服务。其中将有212辆「100%国产」氢燃料电池客车。借着冬奥的机遇,参与服务冬奥的本土氢能企业,在技术上攻克了多项难题,也带动了国产氢能相关技术的发展。
作为新兴产业,氢能还面临标准体系不成熟、产业链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氢燃料电池最大的问题不在制氢环节,而在储、运、加环节。现时制氢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公斤10元左右,但储、运和加氢环节要30元,必须把中间这部分成本降下来。
今年也写过数次氢能发展,多只概念港股逐只数给大家。明年还有那些企业在氢能布局氢能发展呢?有那些新势力入局?
截止 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加氢站建设进度逐步加快,截止 2020 年底,加氢站建成 128 座。借助冬奥带动国产氢能企业发展,加上多个城市提出2025年氢能发展计划,明年是氢能应用提速的年份。
制氢方面:
中国石化(0386.HK)
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中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前氢气年产能力超39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1%左右。
中石化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
同时,中石化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助力氢能成为中国石化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业务。全面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建设,已在加氢站、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9月9日,中国石化为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在北京冬奥崇礼和延庆两大赛区,北京庆园街加氢站、北京王泉营加氢站、北京燕化兴隆油氢合建站、河北崇礼西湾子加氢站,共4座服务冬奥的加氢站正式投营。
中国石油(0857.HK)
中国石油跟中石化一样,都是中国主要能源化工公司。10月20日,中国石油发布《冬奥保障计划》。按照计划,中国石油将从油、气、氢、餐、宿等五个方面为冬奥提供立体保障。
在氢能方面,中国石油预计将为816辆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服务,预计供应氢能155吨,可供这些车辆行驶里程累计达232万公里。
旭阳(1907.HK)
旭阳以焦炉煤气制氢,去年全力发展氢能产业,旭阳集团作为入选第一批《河北省2020年氢能产业重点项目清单》的企业,具备了生产纯度99.999%高纯氢的能力,与定州市人民政府携手共建氢能应用示范城市。
旭阳的多个氢能项目在正推行中,拟在定州建设一座油气氢三位一体加氢站,预计2022年1月建成。计划在未来5年内,在呼和浩特周边建设10座加氢站。同时还将积极探索清水河县到北京氢气管道规划建设,铺设投用后作为呼和浩特、张家口、北京等沿线城市一个重要的氢气供应保障管道。
金马能源(6885.HK)
金马能源是主要从事于,生产焦炭及生产苯、煤焦油及荒煤气等焦化副产品。业务已覆盖高纯度氢气之生产、输送、储存等环节,年产能逾3亿立方米(约2.7万吨)。
早前,与上海氢枫订立合资协议,订约方已同意于中国河南省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上海氢枫参与12所加氢站的建设与运营。
新天绿能(0956.HK)
新天绿能去年年报披露,该公司联合河北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申报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耦合制氢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即以风电转化为氢能的项目。
以风电制氢,现正拥有10MW的电解水制氢系统。
协鑫新能源(0451.HK)
协鑫新能源在7月底正式对外发布了上市公司氢能战略。该战略由蓝氢和绿氢两部分构成。其中,蓝氢首期目标是建成年産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産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绿氢目标是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座综合能源站,达到40万吨年産能。
12月19日,协鑫新能源与保利协鑫(03800.HK)联合发布公告称,签署天然气长期采购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协鑫新能源未来将获得5万亿立方米的稳定气源,为公司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储运氢方面
中集安瑞科(3899.HK)
中集安瑞科背靠中集集团,有着自身的产业链优势。中集安瑞科近年于氢能行业大力布局,去年5月与挪威上市公司Hexagon签署了战略合作,共同拓展中国氢气储运装备市场。
战略合作涉及三型和四型储氢瓶的生产和储运解决方案,以及供氢系统的生产。公司与鞍钢能源科技公司启动焦炉气制液化天然气(LNG)联产氢气项目,进入制氢环节,具有资源潜力大、成本低等特点。
京城机电(0187.HK)
去年3月募集5200万进行Ⅳ型储氢瓶生产线的建设,并于今年5月17日推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Ⅳ型瓶。目前Ⅳ型瓶还没有量产,Ⅲ型全缠绕型瓶已运营,技术整体相对成熟。
京城机电主营业务为气体储运装备制造业,不涉及氢能源电池行业,且公司储氢瓶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相比公司其他主营产品占比较小。京城机电暴涨一段,现时正在回调中,介入要小心。
燃料电池技术领域
潍柴动力(2338.HK)
潍柴动力以4,800万英镑收购英国锡里斯(Ceres Power)20%的股份,与其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领域展开全面合作,首期合作将联合开发款燃料电池用于电动客车增程系统。
多间重卡及公交车使用其氢燃料电池系统
得益于自身在重卡领域的优势,在氢能产业的市场化相对行业企业较早。潍柴动力的氢燃料电池、反应堆相关产品主要配套于中通客车、亚星客车及宇通客车、中国重汽等客户。其中陕重汽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氢燃气整车也是其战略业务之一。
英恒科技(1760.HK)
英恒科技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的先行者。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包括燃料电池控制和高速空气压缩机控制器。
英恒设计了一种高速空压机控制器,该控制器可实现 100,000 rpm 以上的转速控制,该产品亦被中国最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所接受。空压机是为燃料电池内部进行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所需的氧气,是关铤部件之一,成本占燃料电池发动机的1/4,据券商估计这产品单价1万元。
近期还成立了子公司上海氢恒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新公司源自集团燃料电池控制器事业部,将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核心电控系统的开发以及商业化。
东岳(0189.HK)
东岳氢能已完全掌握燃料电池膜生产用关键中间体、单体生产技术、树脂原料生产技术、成膜过程技术、装备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技术,且已取得数十项国内外专利。其150万平方米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一期已经投产。
东岳氢能通过与奔驰、福特等合作,成为全球极少数为燃料电池汽车提供量产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之一。从目前国内情况看,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产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车用氢燃料电池。
东方电气(1072.HK)
东方电气旗下子公司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完成增资扩股,参与东方氢能混改的有三峡资本、中天碧水、东方氢能基金、东方氢能持股平台。此举旨在有效发挥各家优势,整合多方资源,着力解决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环节核心零部件等“卡脖子”问题,实现氢能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东方氢能是国内少数能够配套100台级氢能客车的燃料电池企业之一。
上海电气(2727.HK)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是上海电气核心产业板块,专业从事发电设备制造、电站工程建设和电站工程服务等。上海电气自2016年开始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经过三年的自主研发积累,成功开发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及膜电极技术和产品。
2019年,上海电气已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及膜电极技术和产品。基于此,上海电气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产业链上,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化竞争力。
氢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氢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遵循商用车先发展,乘用车后发展的路径。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与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客车、货车、物流车保有量分别为 2500辆、4070辆、780辆。
其中中通客车、上汽大通、宇通客车、亚星客车、福田客车、上海申龙以及佛山飞驰为主力生产氢能整车的企业。
广汽集团(2238.HK)
现以广汽集团步伐比较快,公司已经发布了广汽埃安Aion LX Fuel Cell氢燃料车型,并于今年纳入工信部推荐目录,最高时速160KM/h,续航里程高达650km,且3-5分钟就可完成氢气加注工作,与传统的燃油车使用体验几乎无异。
该款车型于今年十月在广州网约车平台试运行,首批投放为10辆,四年将会投放10000辆。
长城(2333.HK)
长城发布了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最大可拓展至150kW的平台化燃料电池堆及70MPa高压储氢瓶阀及减压阀等产品。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目前已成功搭载长城汽车即将推出的首款燃料电池SUV。
庆铃汽车(1122.HK)
庆铃发展氢燃料电池车有良好进展,在8月13日,庆铃在重庆举行氢燃料电池车首批客户签约及交车仪式。
庆铃汽车与德国博世在重庆成立其本土以外的首个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合资公司,聚焦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率先布局发展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氢动力卡车。此外,庆铃氢动力车辆所需关键零部件已经实现现地化生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本土化。
中国重汽(3808.HK)
重型卡车市场的下行周期可能持续到明年,中国重汽管理层相信在推出新型号、海外扩张及节省成本措施下,可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导地位。加上国家提出超前布署基建,有利重卡市场复甦。
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已实现完善的产品布局,产品覆盖纯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动力形式,类型涉及载货车、自卸车、牵引车、专用车、搅拌车等多个产品细分领域。
中国重汽称,公司为冬奥会交付了自主研发的搭载燃料电池的雪拉车,它的功率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黄河重型牵引车,搭载WEF160氢燃料电池,是国内首台162kw燃料电池重卡,实现了环保零排放。这款黄河牌燃料电池牵引车的燃料电池系统来自潍柴动力。
2021年港股进入熊市,港股下跌了10个多月,下跌幅度也达27%。进入2022年,新能源领域仍是大家关注的核心之一。今年的绿电发力,多只电力股上涨数倍,成为跌市中的避风港。随着绿电的占比越来越大,储能行业及氢能是明年重点关注的细分版块。另外,借着冬奥的机遇,参与服务冬奥的本土氢能企业,促进氢能发展。明年氢能燃料电池客车、货车、物流车上渐见成果,前已有20多个省份、4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规划,规划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众多央企和上市公司也竞相布局氢能发展也值得大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