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果吃出美甲片竟是“限量”?来伊份再现食安问题、重营销致去年前三季度扣非亏损)
12月24日,网友发帖称在来伊份益生菌每日坚果中吃出美甲片,经消费者投诉及多次协商后,最后来伊份予以“先寄回产品、后赔偿”的解决方案。
发迹于上海,来伊份已成为街头小巷常见的零食品牌,产品覆盖10大核心品类、1000余款商品,全国门店超3000家。2016年10月,来伊份上市并被称为“中国零食第一股”。
虽种类繁多,但上市至今来伊份却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质又保量?成为来伊份迅速扩张面临的难题。
每日坚果吃出美甲片 却被客服回复“限量”
2021年12月24日,网友“小刘别吃了”在小红书发帖称,她在来伊份的每日坚果里吃到美甲片,甲片上残留着益生菌粉末,“这真的挺膈应人的,一生不会再回购。”
小刘出具的购买截图显示,她于2021年12月底在淘宝来伊份官方旗舰店购买了来伊份香炒瓜子250g以及益生菌每日坚果25g,每日坚果的生产日期为2021年10月13日,保质期180天。
“收到快递的当天晚上吃出了甲片,随后我联系客服,客服一开始回复‘限量’后撤回,说是打错字了”,小刘表示,淘宝旗舰店客服最开始给出仅退款的解决方案,小刘未同意,并通过12315、黑猫投诉继续投诉。目前,来伊份方面给出的解决方案为小刘先将涉事产品寄回,后续再进行赔偿。
食品安全不安全 来伊份频陷争议
实际上,这并非来伊份第一次卷入食品安全问题,向前倒推几年,类似新闻频繁发生。
早在2012年,来伊份被央视爆出其销售的蜜饯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生产环境恶劣,且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添加剂”,这也被公认为是其首次IPO申请被否决的主要原因;即使是上市后,2018年,有一位南京网友爆料称在来伊份南京万达店购买的温州风味鸭舌吃到了一枚订书钉;2020年,来自上海的徐先生称自己买的来伊份虎皮蛋糕发霉……
黑猫投诉上,截至2022年1月4日,关于“来伊份”投诉累计204条。单是2021年12月,便有多名消费者诉称在来伊份产品中吃出各式异物,“在来伊份淘宝旗舰店购买的雪花酥里面有异物,反馈给客服,客服说要反应给专员,结果等了三天了还是没结果”“嗨吃无骨老坛酸菜脱骨风爪吃出头发”“来伊份联名至尊礼盒坚果,手剥巴旦木二次发现有虫子”等。
百家供应商供货 都是代工模式惹的祸?
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来伊份本质为一家渠道公司,所售卖的千余款产品均由供应商代工生产。招股书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0日,来伊份拥有超过150家供应商为其提供炒货、肉制品、蜜饯、水产品、糖果/果冻、膨化、果蔬、豆制品、糕点等。
在代工模式下,企业把握食品安全问题的难度增加。从招股书中可知,2013年—2016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来伊份累计召回的坚果、蜜饯、肉制品、果蔬等各类零食产品,达7万多公斤。因此,来伊份亦提示,如果商品存在不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甚至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将会面临行政监管部门的处罚及消费者的关注,对公司品牌形象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对业绩产生影响。
2021半年报显示,来伊份入库检验产品2.46万批次,入库检验合格率为99.40%;第三方送检产品525批次,第三方送检合格率为99.62%。按此计算,来伊份仍有一定概率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一旦发生,将严重损害品牌形象。
营销费用增加 2021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
“重营销、轻研发”是休闲零食公司的普遍通病,而热衷于上热搜、牵手流量明星的来伊份,是否也忽视了食品安全“护城河”的构建?
先看来伊份的经营情况,2021年前三季度,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增加1.71%;实现净利润1279万元,同比增加134.02%;扣非净利润则亏损5967万元。
对于业绩波动的原因,来伊份在财报中指出,主要系较2020年同期加大品牌推广,营销费用支出大幅增加。随着休闲零食赛道的竞争加剧,2021年以来,来伊份采取多重措施推动品牌年轻化转型升级,包括:打造“新鲜零食”品牌战略、聘任演员王一博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影视剧植入等。
这一定程度上增厚了营销费用。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来伊份销售费用累计10.34亿元,同比增加4.24%。相较之下,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累计447.82万元,同比减少50.84%。
而对于本文涉及的种种疑问,笔者按照来伊份工作人员的要求将其发送至指定邮箱,截至发稿,尚未取得回复。